綠是彩色:暴烈蓮霧 - 陳曉蕾

綠是彩色:暴烈蓮霧 - 陳曉蕾

香港拜年送水果,離不開蘋果提子橙,但在台灣過年,紅亮亮的蓮霧很常見──慢着,蓮霧不都是夏天的水果嗎?怎麼台灣冬天也能種出來?
香港亦有蓮霧樹,大埔嘉道理農場便有幾棵,葉子盛清楚記得八十年代還是小學生,去嘉道理農場參觀,那樹好漂亮,紅紅的果子,可是摘下來,咬一口,沒味道,丟掉,再摘再咬,還是不甜,小孩子不死心,拚命摘,終於被管理人員罵!葉子盛長大後,在粉嶺開假日農場,特地上大陸買樹苗,當年「蓮霧」不流行,一般叫做「南洋蒲桃」。可是種了好多年,味道還是淡淡的,於是上個月,他和十幾個「假日農友」一起去台灣參觀蓮霧園,我也跟着去八卦。

蓮霧都要用紙袋包起來,除了防蟲,也減少吸收農藥。

台灣街市可以買到白蓮霧,味道一樣甜,只是較少用來送禮。

台灣蓮霧16品種

台灣的農產真的好好吃!青棗可以比蘋果更大,清甜爽脆好多水份,大家一邊吃,一邊嚷:「糟糕,以後在香港不能再吃青棗,味道差太遠!」農夫還在地裏烤地瓜,掰開金黃色的,帶着蜂蜜的甜香,我們才剛喝完紅豆湯,番薯居然比糖水更甜。
而蓮霧,天天吃,有朋友親戚在當地開果園,正忙着包裝蓮霧做新年禮盒,稍有瑕疵的都挑出來,洗好削好一大袋,晚晚都有一大袋做飯後果。終於去到蓮霧園,大家都好奇香港淡而無味的水果,怎會在台灣長得紅得發黑。
耀哥的農場,曾經在二○○五年拿下農委會第一屆優質蓮霧評選冠軍,進門一排蓮霧樹,全部斬斷了重新接枝。「我們都種最受歡迎的品種,舊的品種不流行,就種更甜更好吃的。」耀哥說,台灣蓮霧有16個品種,黑珍珠、黑鑽石、黑金剛等都賣得好,如今在培植的,暫時叫「六之六」,是科研人員的研究代號。
蓮霧偶然也帶有種子,但種不出來,要用插枝方法繁殖,耀哥會留心每一棵蓮霧的生長情況,看見一些果子突變長得特別大、特別甜,便會剪下來接枝,這樣挑選長大的蓮霧樹,果子才越來越好吃。
冬天為何可以長出夏天的水果,甚至一年可以結三次果子?秘訣是浸水!「果園要水浸兩個月。」耀哥解釋蓮霧本來都是五、六月結果,可是浸水會令樹根窒息,快要死了,於是死命開花結果希望留下後代:「要過世,才會想到傳宗接代!」
一眾男人聽了嘻嘻笑:「對老婆也要這樣嗎?」嘿嘿,不應吃飽飯的,是男士吧,女士不能被虧待,農夫接着大量施肥,果樹才有營養長出好果子。
台灣盛產好蓮霧,其實是意外。蓮霧最早是17世紀由荷蘭人帶到東南亞,泰國、印尼、台灣、香港等都有,本來的品種是偏粉紅色的,頂部透白,甚至有白色、綠色的蓮霧。
台灣屏東的恒春半島以往有「三寶」:洋葱、瓊麻、港口茶。洋葱是1912年一位日本小學老師從家鄉帶來種在台灣校園,然後被政府推廣大力在南部種植,屏東以前一到三月中旬,路邊都是一堆堆洋葱擺賣,現在有些老房子牆上,還有斑駁的洋葱廣告。瓊麻主要做漁網,但尼龍繩發明後便失去價值,港口茶也有在種,只是價值遠遠不如高山茶。
農產沒價錢,人們於是在屏東養魚蝦,不斷抽取地下水,導致海水倒灌湧進來,土壤鹽化——意外地,蓮霧被海水泡過,果子變得又大又亮,而且非常甜,當地人起名為「黑珍珠」。屏東是80年代,農夫才紛紛改種蓮霧,說起來,這種紅色鈴鐺(蓮霧英文別名bell fruit),是源自土地被暴烈摧殘。

每顆一千港元

蓮霧曾經貴得嚇人,二○○五年耀哥被選為「蓮霧王」時,一盒蓮霧的拍賣價竟然可以高達五萬元新台幣,以每盒十二顆算,每顆竟然要一千港元!現在最頂級的蓮霧,大約是一千新台幣六顆,也要超過六十港元一顆。耀哥給我們看園裏的頂級「巴掌蓮霧」,小心地打開紙袋,裏面的蓮霧渾身光澤,很快便會長得像手掌一樣大!
這樣的頂級蓮霧,香港很難有機會吃到,街市賣的,多是來自泰國和海南島。耀哥嘴角上揚:「你們的水果商不肯出錢啊。」台灣蓮霧主要出口上海。
看完果園,葉子盛打消了移種蓮霧的念頭:「太費時間打理!」要浸鹹水、修枝、不斷施肥灑藥包紙袋,年年月月都需要大量人手,農場那棵蓮霧樹,還是自由地長吧。

蓮霧樹不斷重新嫁接,長出更好的品種。

攝影:Jay Tsang

Profile: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