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的時候 - 林夕

年青的時候 - 林夕

舊友與我談起過年例牌要行行花市的那段日子,眼神一亮,仿佛有種回鍋的暖意。座中有一比我年長者,按最近關於年輕與年青大爭議中的說法,我依然是個年輕人,年長人對着我這年輕人露出一個「講呢啲」的笑容,仿佛在訕笑我們會去逛花市,傻的嗎?
年青的時候(容我用張愛玲寫法,編輯勿當我文盲改正),就是愛趁這個熱鬧,一行人等去年宵市場,主要不是去買花或者買那些雜七雜八的無謂東西,竟然是為了去擠一擠。也只有年輕力壯,年少氣盛,才有那鼓勇銳去闖;有時在人山人海中與隊員失散了,兜轉尋人後又再重聚,那代價便宜的失而復得,更是樂趣所在。
趁墟,應該是年紀輕輕才熱衷的事,自己一大班人還嫌不夠,非得要往更洶湧的人堆裏鑽。試過去工展會,現場人丁單薄,反而覺得沒趣,不像現在,會認為清靜細看展覽的機會難逢。
年長了,什麼沒見過,又怕擠又怕吵,越發會趨吉避凶,夾在人頭之間看煙花,跟坐電視機前看有什麼分別,而且,看膩了的煙花又有什麼好看。不過,我跟比我年長的長者說,這也難說,有一天當我們都成了老年人,可能又恨不得有那個體力去擠一擠,如老小孩反過來愛熱鬧怕冷清:想不想是一回事,不能做的卻總想去做做看。
長者果然是長者,冷笑道: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墟不用去趁,隨便到大街上走,你不圖熱鬧,也會被逼熱鬧,平日往返家園就是一趟小型春運,去超市如逛花市。施政報告一出,幾乎可以保證,往後,日日在過年,天天皆春節。
聽到這裏,就更懷緬我們,以及我們香港年青的時候,都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