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以下這段話是講給希望在紅塵中過每一天但還能夠保持內心平靜的人聽的,也講給一切喜歡練習靜坐的人聽。我們希望入靜,但無法控制紛亂的心,這是否等於我們沒有走在正道上?
文章的題目叫「籠裏的雞」。
大師:「當心增長平靜時,它就會被平靜給掌握着,就如被鎖在雞籠中的雞,一旦被困在籠內,便無法在外面亂跑。不過,牠仍然可以有限地在籠裏走動。這樣地來回走動並不會造成任何極大的傷害,因為雞一直都在籠子裏。
有些人在禪坐時不想要經驗任何感覺和念頭,但感覺和念頭還是會生起,但當心住於平靜時,覺性也會現起,使心不會動蕩不安,也就是說,不論念頭或感覺何時在心裏頭『走動』,都還是在平靜的『籠子』裏,因而無法對你造成任何傷害或干擾。」
在我們的杏仁核中模模糊糊地記錄了一百萬年來我們在演變中個人的喜怒哀樂,這個杏仁核屬於不受大腦控制的自律神經一部分,它是一定會『來回走動的』。大師的比喻很到位。但只要「都還是在平靜的『籠子』裏,便無法對你造成任何傷害或干擾」。
所以在靜坐中出現念頭紛紛是正常的,不理它便是。
我又非常喜歡一首禪詩,經年吟哦玩味,詩云:「雲門聳剔白雲低,水急游魚不敢棲,入戶已知來見解,何勞更舉轢中泥」。
據說這是出自唐朝雲門山的光泰禪院,而「雲門」又是禪境的代名詞。知道這句禪詩是甚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