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到功成:馬術運動 三項主要賽事

馬到功成:馬術運動 三項主要賽事

一:障礙賽

馬匹與騎手必須在沒有碰跌橫杆或在水溝內着地的情況下,在賽道上跳越連串障礙。每次碰跌欄障、馬匹首次拒跳或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程,均會扣分;馬匹跌倒或騎手墮馬亦會被淘汰出局。

二:盛裝舞步

被譽為馬術芭蕾舞,騎手須自行編排舞步。賽事中不設欄障,馬匹以慢步、快步、跑步及其他較複雜的動作表演,講求馬匹的自發性及動作的優美。

三:三項賽

結合盛裝舞步、場地障礙及越野賽三個項目。騎手和馬匹須在指定時間內跳過不同障礙物。比賽進行大約一至三日,總罰分最少為優勝者。

人馬相處之道

•先摸後騎:準備騎乘時,要慢慢接近馬兒,邊跟牠說話邊以順毛方向輕摸牠的背部。
•人和馬保持一定距離:牽馬時,人與馬兒並肩而行,不要走在馬兒前方,否則牠會抗拒。右手握在牽馬繩約一尺的位置,手臂伸直,好讓馬和人保持一定距離,尤其轉彎時更要這樣做,可避免被馬踩到;左手則握在牽馬繩尾端,如繩太長,可同時握住中段,千萬別把繩繞在手上,以免緊急時無法鬆脫。

隨時留意馬兒情緒表現:馬兒在生氣或表現得不耐煩時,耳朵會向後垂下,露出牙齒;相反雙耳向上代表對事物好奇。
•切忌站在馬匹後面: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應緊貼在馬匹後面,以免引起馬兒緊張,亦免被踢傷。
•低鳴是友善表現:馬兒通常很安靜,不會隨便亂叫。受驚或受傷時才會長鳴;痛苦時會嘶吼;低鳴則是友善的聲音。

比賽裝備

馬匹裝備:(左圖)韁繩、(右圖)馬鞍、腳蹬與腳蹬帶、鞍墊、肚帶

騎手基本裝備:安全頭盔、 靴或鞋、馬褲、手套

比賽多用混血馬

香港的騎術學校中,大部份馬匹都是退役賽駒,經騎術學校挑選後,重新接受訓練,學習馬術技能及鍛煉肌肉;被挑選的馬匹需要體格良好及溫馴。騎術學校亦會從澳洲和其他歐洲國家進口馬匹。在馬術運動中所用馬匹大多是混血馬,性格較容易控制,體格十分適合馬術賽事。

馬術之外:講究戰略的馬球

除了馬術運動,同樣被視為貴族運動的馬球,在全球逾150個國家和地區盛行,在港的發展比較緩慢。代表香港出戰世界賽的,全是外籍健兒。有別於個人表現的馬術運動,馬球屬群體運動,講求速度、戰略及擊球技巧,人和馬的協調性要求更高。比賽使用的馬匹以步幅較短的小馬為主,小馬反應快,易於控制,能應付急彎和高速轉向。除傳統的草地馬球,19世紀一位駐守瑞士的英國軍官提倡了雪地馬球,是亞洲近年新興運動之一,可在室外或室內的雪地或冰面進行;裝備與草地馬球略有不同,例如雪地上使用的球為鮮色塑膠製,方便在雪地也能清楚看見。而亞洲唯一雪地馬球賽事,是富國高銀雪地馬球世界盃賽,今年賽事剛於一月初在天津環亞馬球會館結束,英格蘭隊以六比五力壓香港隊成功奪冠。

馬球比賽有六節(chukkas),每節七分鐘;將球打入對方的門欄即可得分;雪地馬球每節則為六分半鐘。

戶外競技馬球分別由兩隊四人組成的球隊對決,室內馬球則每隊各有三人。每位球員按照個人能力作評分及分級,球隊能力水平則以球員能力水平總和而定;級別由最低負二至最高的十級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