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馬評家方駿暉原職教師,為人師表的前後,已養成賭馬習慣。「我細個時成日跟老竇去睇跑馬,對賽馬有咗興趣。到咗大學三、四年級,考試時刨馬經減壓,發覺可以用學科裏面嘅思考方法研究跑馬。」方駿暉說。
讀大學賭馬勁贏
中大地靈人傑,毗鄰沙田馬場,當時入住宿舍的方駿暉入場賭馬很方便,而且常有斬獲。「嗰時成日中(馬),可以請老竇飲茶,老竇仲問我點解咁有錢,我就支吾以對。」他又試過贏錢後請女友去當時的明星茶座雍雅山房吃飯,奠定了他對賽馬的好感。
但他84年畢業後並未即時投身馬圈,而是任職中學教師。至89年,「教咗五年書,有少少悶,覺得過於穩定,想有啲轉變,試吓將自己興趣變成職業,就向報章馬經投稿」。
1991年,方駿暉正式全職評馬,在《信報》以筆名「喬暉」寫專欄。97年無綫罕有地取得賽馬播映權,當時已頗有名氣的方駿暉獲聘擔任節目主持,連同報章稿費,入行六年,月入已超過10萬元。96至97年度,即回歸前最後一個馬季,是至今歷來賽馬博彩稅收最高的一年(122.6億元)。
2003年,沙士襲港、賭波合法化、澳門開放賭權後,新賭場陸續開幕,賽馬投注額不斷萎縮,由96年度的924億元跌至05年度的601億元。當時有一種說法,香港賽馬已是「夕陽行業」。
不過,在連串稅制改革與境外市場推廣措施後,馬迷重回馬場,投注額於去年更創下944億元的新高,比足球博彩投注額多出近400億元。方駿暉認為,賭馬比賭波更符合香港人喜歡鬥智的性格:「賭波易中過賭馬,但係贏馬嘅滿足感大好多。你話賭中車路士上盤贏,同賭中一隻馬跑出,邊樣滿足感大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