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養馬,馬養人。世上沒有一種關係,比馬兒與馬經報人的友誼更加單純;單純到除了利益之外,再沒有甚麼情感牽繫可言了。全盛時期,香港的馬兒養起了30多份馬報與無數從業員的家庭。現在只剩下18份馬報,但第二代馬報掌門人深信,一天香港馬照跑,一天香港的馬報都不會摺埋。
嘆馬會撈過界
採訪當天,已有34年歷史的《職業馬報》報社,正在北角的機房趕印蛇年壓歲賽馬的排位版。總編輯關家俊(Carson)聚精會神,在馬報發行前作最後審閱。《職業馬報》由Carson父親關卓華創辦,比起全盛時期,現時馬報銷量已跌了大約兩成。「任何行業都有興衰,以前馬會透明度冇咁高,馬迷要靠馬經得到消息。𠵱家馬會有網站發放消息,某程度上兼埋傳媒嗰份,所以讀者逐漸流失。」Carson說。
不過Carson相當樂觀,深信馬報仍有生存空間。「𠵱家馬圈有千幾隻現役馬,馬迷需要資訊比以前更多。而且隨住自由行同馬會開拓境外市場,馬報讀者持續有新血加入。既然賽馬都冇式微過,馬報亦唔會。」
全港新聞報章都數碼化,馬報也不例外。《職業馬報》兩年前已推出App版,像即時新聞般不時更新馬圈最新動態。Carson說:「買馬報嘅大多數係年長馬迷,所以我哋要居安思危,好似《蘋果》搞動新聞咁,迎接另一階段。」
Carson與其父親先後育有三匹賽駒,記者問他怎樣看待馬兒這種動物,他說:「我哋依靠馬食飯,梗係有感情;馬同貓狗好唔同,身價高好多。」新聞業界近年飽受各方衝擊,Carson慶幸馬經報人可以免於政治紛爭:「任何刊物都有政治,馬經冇。當全世界人睇住啲馬衝終點嗰10秒,就係最和平嘅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