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馬年,想起當年,為了穩定人心,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拋出一句「馬照跑、舞照跳」。可想而知,跑馬這門事兒,對香港人多麼重要。我們找來城中著名馬評家,與馬經老總,議馬論馬。
普羅馬迷熱衷賽馬,也不乏騎術人家。港姐吳夏萍愛女賴楨敏愛馬如命,愛到墮馬仍是愛。他們的走馬人生,有時崎嶇,有時旖旎,就是從不馬虎。
記者:呂麗嬋 蔡元貴
若說馬癡,22歲的香港馬術運動員賴楨敏,應當之無愧。馬,讓她贏得榮譽,也讓她走過鬼門關,兩年前的大年初三,小妮子在丹麥策騎,發生嚴重意外,被馬匹壓碎盆骨面臨癱瘓,休養一年奇蹟復出,即在全運會摘下銀牌,「只要可以重新站立,就有機會再上馬背。」由卧床到再次坐上馬背跳躍奔馳,一條與馬結緣的路,崎嶇難行,緊扣着她與媽媽的人生,有血有淚。
母驚聞出意外
「我問個天:佢啱啱先20歲……」
年初一,是楨敏23歲的農曆生日,短留香港四天,代表馬會為花車巡遊主禮,明天,她又得返回丹麥,備戰即將舉行的亞運和世界錦標賽。坐了15小時飛機,周二下午,一下機便趕來雙魚河,楨敏一臉倦容,但只要坐上馬背,她又精神抖擻。
愛馬如命,也差點因為愛馬而丟命,單親媽媽吳夏萍,最感同身受。「由養第一隻馬到𠵱家,剛好12年,那一年,也是馬年。」吳是前港姐,同屆還有翁美玲和鄺美雲,前夫是八十年代在證券界有名的富商賴焯藩,「佢初一生日,受傷嗰日係初三,我食緊晚飯,接到佢教練電話,聲震震話出咗意外……」翌日帶着小行李箱匆忙上機,哪想到,一留,便留了一整年。
「去到,係午夜十二點,病床掛滿儀器,成身夾住板固定……」當地兩大醫學院醫生會診,8小時的討論,7小時的手術,走過亡命幽谷。「我問個天:佢啱啱先20歲……」盆骨碎裂,要以13口螺絲釘固定,楨敏自嘲謂,成了「Iron Woman」(鐵甲女俠),「頭嗰一個月,每次只可以坐5分鐘。」如夢魘一樣的意外,楨敏不願再提,一直陪伴左右的慈母直言,很心酸。
堅持重新上馬
「唔克服恐懼,成世人都會失敗」
「喺醫院,我話騎馬只係興趣,𠵱家手腳唔方便,不如讀番大學,到體能恢復,先將騎術當你興趣……點知個女同我講,如果唔克服恐懼,重新上馬,我成世人都會失敗,就係呢句話,我即時淚兩行。」媽媽說。採訪當天,楨敏應記者要求策騎,示範跳欄動作,跨上馬背時,要腳踏輔助上馬,動作生硬,正是意外的後遺症。
「喺外國,騎馬係康復治療嘅一種,我最記得,佢以前一躍已經喺馬背,到受傷之後,幾個人扶住,連舉高隻腳都有問題,點會唔心酸?」只是,再難行都要行。由卧床不起,到學習坐在大皮球上,鍛煉小腿肌肉;由扶着欄杆先站得穩,到拿着手杖跌跌撞撞,康復過程漫長而痛苦,熬過了,只因小妮子深信:「可以重新站起來,就有機會再上馬背。」
楨敏說:「我從來無責怪過這隻令我受傷的馬,如果你選擇這種運動,就要接受可能出現的意外,但這種風險,只是其中一部份,對比它帶給我的快樂,微不足道。」
追回失去時間
「好自豪說,終於跨越最大難關」
自小愛動物,由小時候與妹妹跟着媽媽腳後,在馬房餵紅蘿蔔,到長大了挺直腰板、坐在馬背上,人馬合一,做出連串跳躍奔馳的高難度動作:「馬,從來是我的好拍檔。」楨敏說希望往前看,追回失去的時間,「我可以好自豪的說:『終於跨越了最大的難關。』」她說。
陪着楨敏超越難關的,是賣樓養馬的慈母。獨力照顧兩個女兒的吳夏萍,直言早坐食山崩,「參加國際賽事,馬匹嘅運費、參賽費,去外國買馬,全部都係冇錢唔得」。
吳夏萍又指,越頂級的賽事,馬的身價越高,動輒數百萬,加上女兒受重傷,縱然家庭經濟條件不錯,早前也得賣掉海景豪宅樓套現。「個女受重傷後繼續騎馬,我受盡千夫所指,鬧我嘅,都係好錫我哋嘅人,為我哋心痛,點解要揀條咁難行嘅路?點解要連棺材本都攞出嚟?」別人不明白,她卻說只希望能力所及,與女兒走下去。
賴楨敏與馬的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