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向相機說不 在南極寫生的人

BIG SPENDER:向相機說不 在南極寫生的人

相機應該是絕大部份人去旅行必備的隨身物,有人更會為了攝影而旅遊,但家庭科女醫生張意靈卻對相機說不,她覺得自己親手把眼前的景色用速記方法,素描到畫本比相片更有感情更無價。無論去東南亞數天短線旅行,甚至長達半個月的南極之旅,她都會用半個行李箱的空間來放畫具,「因為空間不夠,衣服我都只帶三兩件替換。」紀念品她可以不買,但遇到合心意的畫本、特色畫具就例外。
迷上旅行寫生的她,為了興趣,這十年間每年最少去三、四次旅行,就算留港的時候,為免畫藝生疏,她連行山也要畫個夠,作品放滿一個六呎書櫃。七年前,她開始創作拼貼圖,在旅行寫生的基礎上發揮創意,作品更得到李樂詩博士的厚愛,放到她創立的「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裏展出。

記者:吳宛蔚

攝影:林栢鈞

去南極寫生,她說最大挑戰並不是畫畫,而是對體能的要求。「風高浪急,我使用的水彩也差點打翻,無辦法走出甲板,所以登船後的半日只能留在船艙畫身邊的團友、窗外的景色。」

南極的陰天最美

不過當船駛近南極,水面就平靜下來了,天空亦有很多飛鳥盤旋,成為她的寫生對象。在南極度過的七日,每天她都會乘橡皮艇登岸,除冰山,她畫得最多的就是可愛的企鵝、海獅和海狗,「牠們數量多且活動得比較慢。」雖然為牠們畫了這麼多幅畫,但她對動物最深刻的印象,不是牠們的動靜有多可愛,而是牠們真的很臭,她說:「牠們喜歡聚集已融雪的地上,在地上便溺,令該地的藻類生長得特別茂盛。」
去旅行,我們大多喜歡晴天,希望藉燦爛的陽光把景物最美的一面盡收眼底,但去過南極的她卻說,南極的陰天比晴天美。她說大晴天,光線充沛看不清楚景物,惟有在陰天,透過水面的反射才能看清冰川河山。最後,她七日的旅程中,完成了約一百幅作品,就算多重她也絕不把作品寄艙,怕一旦行李寄失,多日來的努力就白費了。

在南極為了畫岸邊的大本營,她特別爬上高處取材。

在南極除了冰川、湖泊,企鵝亦是她的畫畫對象。

邊行邊畫學速寫

她說自己小學、中學成績一般,但所畫的畫、做的勞作都總被老師選中貼堂。小學五、六年級,老師更會請她幫忙低年級的同學做壁報,好讓開放日時有漂亮的畫作讓家長參觀。她開始覺得自己應該有藝術天份,可是為了考上醫學院,目標清晰的她早把繪畫拋諸腦後。2002年張意靈健康出現問題,為方便休養,她由全日診症改為半日上班。因一同行山的醫生好友鼓勵,她決定重拾畫筆,一起到朱嘉明老師畫室學畫。朱老師擅長素描、畫風景,着她由簡單圖形開始畫起。畫了個多月,她發現自己較喜歡邊行邊畫,於是向老師提出要學旅行速寫,準備個多月後去尼泊爾登山時畫。
做醫生,自我要求極嚴格苛刻,「我習慣為自己定下學習目標。」就連旅行,她都必定帶書,趁機增長知識。性格使然,一旦定下目標,她就像賽馬時帶上遮蓋部份視線眼罩的馬匹一樣,眼睛只望到目標努力向前。
為了旅行時可用畫筆代替相機,她開始臨摹大師的作品來學習用色、落筆技巧,由於診所在銅鑼灣,每日休班後她就到中央圖書館靜靜坐着,將身旁低頭閱讀的小女孩、埋頭溫習的學生,畫在她的畫本練習素描技巧。發覺自己畫樹未到家,就定下一星期畫一百棵樹的功課,「起初我用少於半小時完成速寫,以為大有進步,可是老師卻說半小時根本談不上快,目標是五至十分鐘,連填色二十分鐘完成。」

她最初先畫油畫,最喜歡畫野花,希望令被忽略的野花感動人心。

遠足迷路也成題材

張意靈第一次的旅行寫生是尼泊爾的七日登山之旅,她規定每日畫三幅畫,由於行程緊湊,她只好利用等吃飯的時間拚命畫,有時先拍照做紀錄,假如酒店燈光充沛又有桌子,她更會晚上密密畫。當醫生多年,早習慣做風險評估,每次想做瘋狂的事,潛意識也會叫停,她唯一最驚險的經歷就是在希臘奧林匹克山遠足迷路。
她一向愛行山,因遠足比只在城市走動,會找到更多有趣的寫生角度。出發前早已做好資料搜集,天未光就動身登山,由於山上沒路標,她與丈夫迷路數小時,到太陽快下山,她心就越急,五、六小時的路,他們花了超過十二小時。為紀念這個特別經歷,她一返回酒店即把在山上看到的月亮和樹林畫了出來。

為免畫技生疏,而且她經常技癢,就連平日行山都要寫生。

了解歷史作拼貼畫

2007年,她跟隨師承呂壽琨的司徒志明老師習畫,開始創作水彩、油畫以外的媒介──拼貼畫。她的拼貼畫題材都是參考旅行時畫的素描,加上旅遊前後做的歷史資料搜集、參觀後感等,並利用旅行時收集的宣傳單張、單據、信封等創作。她最喜歡的作品是以沖繩經歷戰爭做背景,紀錄戰亂中人民被迫住進山洞,被美軍活埋的慘劇,「我知道作品很黑暗,但一般有關沖繩的作品只有美好的藍天白雲,卻沒有人記得這段史事。」愛上旅行速寫後,生活不但充實,連旅行也絕不放鬆,「要在八至十日的時間,又創作又了解當地文化確實很趕。」很多時也會不自覺地冷落同行朋友,所以她近年加快速寫速度,更抓緊剩餘時間畫畫,好讓二者都取得平衡。

旅行時,她會把畫本當筆記,一口氣畫下多個場景,用當地的素材如單張、收據,回港後再創作拼貼畫。

到訪沖繩創作一幅日本人安置在地底做突襲、被美軍把地洞填平的史實。

以前的她比較害羞,但自從開始旅行寫生,她就對途人圍觀習以為常。

旅行寫生初期,因要太多時間,她索性先用相機拍下畫面(左圖),回港再畫(右圖)。

醫生的老師

朱嘉明:
朱嘉明老師擅長繪畫自然風景,以寫實的風格,配合不同色彩描繪被城市人遺忘的景色。最有名是描繪南生圍風光,至今相關的創作超過一百幅。自1975年起曾舉辦多次個人展覽和數十次聯展。
facebook:朱嘉明畫室

司徒志明:
司徒志明老師60年代跟隨呂壽琨習水墨畫。1973至1977年間赴意大利,西西里和西班牙學習美術史,傳統素描學和繪畫技巧。1978年起,曾參加超過30次展覽活動,並遊歷五大洲六十多個城市進行旅遊寫生。他將於九月在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授課,油畫初階課程,24節$7,350。
網址: http://www.scope.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