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與商討十訣(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 - 戴耀廷

佔中與商討十訣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 - 戴耀廷

最近有意見要求「和平佔中」盡早提出普選特首的方案或要求「和平佔中」為普選特首方案劃出一條底線。究其原因,是一些支持公民提名的朋友希望「和平佔中」能確認公民提名是普選特首方案中「必不可少」的部份。
這些朋友可能對「和平佔中」的性質搞錯了。「和平佔中」並非一個政治團體,而是希望透過商討的程序(在四、五月間舉行的商討日三)及公民授權的程序(在六月進行的民間全民投票),整合出一個港人希望得到、能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特首方案交給特區政府考慮,並以公民抗命的行動來表達我們提出此訴求的決心。「和平佔中」是有底線的,那就是國際標準。從一開始,我們就是如此說。在今年三月,就會有國際專家來港商討國際標準的具體要求是甚麼。
這些朋友可能只看重「和平佔中」公民抗命那部份,但在公民抗命之前,「和平佔中」更重視之前的商討及公民授權程序,惟有經過這兩個程序所確立的具體方案,才有足夠的公信力向特區及北京政府爭取,也令之後有可能出現的公民抗命行動出師有名。
最後經商討及公民授權程序確立的普選特首方案是否包含公民提名,「和平佔中」在此階段並沒有必然立場。不過為了讓所有參與商討的朋友掌握更多的資料,能在知情情況下參與商討及決定,我們會提供公民提名與普選之間關係的分析資料,國際專家的意見作用就在於此。掌握了充份的資料,最後大家支持的普選特首方案是否包含公民提名,那就完全由參與商討及公民授權程序的市民決定。對「和平佔中」來說,無論那最終的方案有與沒有公民提名,那並不是最重要,重要是最後的選擇是大家在知情情況下經過商討和公平的議決程序下得出來的。
在得出這最終選擇之前,支持各種方案的朋友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解說為何自己所支持的方案較其他的方案為優。各方案的支持者都有責任去解釋,各自的方案怎樣能確保選舉能符合國際標準,做到「無篩選」。
因此,在此階段「和平佔中」作為一個商討及決策的平台,是不適宜表明是支持哪一個方案或是否要求一定要有公民提名,不然那對各方案的支持者是不公平的。假若最後得出的方案是包含公民提名,「和平佔中」必會發動一切力量去爭取落實這方案。我們也希望所有支持普選的朋友到時也能齊心協力去支持那方案,即使之前大家對方案是有不同意見。假若得出的方案是不包含公民提名但能符合國際標準,「和平佔中」對方案的態度仍是一樣,也期望支持普選的朋友都會是一樣。
當大家明白「和平佔中」的目的及角色,希望就能體諒為何「和平佔中」會採用這樣的步伐、流程及態度去處理大家對公民提名的訴求。上述其實都是為了在「和平佔中」爭取普選的歷程中,體現民主商討的精神。之前我在不同文章及在先後舉行的商討會議中,已不斷提到商討。
最近我把商討的元素整合為簡單的十點,我稱之為「商討十訣」。希望大家能細心理解「商討十訣」的意義,那就能更明白「和平佔中」的精神及我們現正所做的是為了甚麼。

商討十訣

商討的前設:
 
1. 大家是平等的。
 
2. 社會是多元的。
商討的目的:
 
3. 商討不是辯論。
 
4. 商討是以對話及妥協來尋求共識。
商討的態度:
 
5. 我雖相信自己的觀點,但我知道自
   己有可能是錯的。
 
6. 我會尊重別人,即使我不同意他的
   觀點。
 
7. 我會真誠地表達及論證自己的觀點。
 
8. 我會用心聆聽別人的觀點。
 
9. 我會反思是否堅持自己原先的觀點。
 
10. 我信任別人都會用同樣態度去商討。

戴耀廷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佔中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