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1.8級地震 屯門元朗感微震

港1.8級地震 屯門元朗感微震

【本報訊】天文台昨日接獲多名屯門及元朗區市民報告,表示感到地震,是回歸以來首次錄得震中在本港境內的有感地震。天文台指出,香港境內發生的地震並不罕見,上個月也有一宗,不過當時並無市民報告。學者指出,香港境內發生的地震,屬於深層地質斷層的錯動,破壞力很輕微。
地震發生於昨午12時47分,震中在大欖涌水塘附近,強度為1.8級地震。天文台共接獲八名市民報告,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莫慶炎表示,他們當時身處於距離震中較近的元朗及屯門區,大部份都是坐?靜止時感到輕微震動。天文台根據市民報告的結果,把昨日的地震列為修訂麥加利烈度表II度,定義為「在完全靜止的情況下,小部份人有感覺」,莫慶炎形容:「感覺比屋企附近有地盤打樁更輕微。」
這是1979年香港短周期地震台網投入運作以來,震中位於本港境內的第七次有感地震報告,全部都是位於香港西部。

95年以來的有感地震

莫慶炎指本港境內地震不罕見,不是每次都有人向天文台報告。對上一次震中位於本港境內的地震,就在上個月,震中同樣位於新界西北部。而對上一次有感地震發生於1995年,震中位於大嶼山東部海域,強度為2.2級。家住屯門藍地鄉村屯子圍的梁先生昨中午剛睡醒,在床上突感整間村屋震動,還聽到隆隆聲響:「當時以為附近爆炸,我老婆淋緊花都感覺到,仲問係唔係地震。」整個過程歷時5至8秒。
世界大部份的強烈地震都發生於地殼板塊邊緣,香港位於歐亞板塊之內,而並非處於板塊邊緣。本身是地質專家的港大副校長李焯芬表示,香港境內的地震,都是出於比較深層的地質斷層錯動,破壞力很輕微。他指這類「背景地震」幾乎在世界每個角落都會發生,「香港好好彩,最近嘅斷裂帶喺台灣海峽,離香港比較遠。」
過去約100年間,在香港臨近地區錄得最強烈的一次地震發生於1918年,震央位於距本港300公里以外的廣東省汕頭地區,震級為7.3級。香港把該次地震的烈度定為VI至VII度,地震造成部份樓房結構出現裂紋,港大部份建築物也受地震破壞而須重修。現時本港樓宇規定須能抵受每小時250公里的陣風風力,以此標準建成的樓宇,在發生修訂麥加利烈度VII度的地震時,高樓大廈亦只會有輕微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