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去年12月26日參拜靖國神社,在國際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中韓兩國固然高調反對,連美國政府也罕有地表示關注。風波並沒有平息迹象,安倍於1月8日接受日本電視台訪問,堅持自己不會退縮;1月22日在世界經濟峯會中把中日關係比為第一次大戰前的英德關係的言論,亦惹來外國傳媒譁然。中日關係,看來正不斷往壞的方向發展。
安倍參拜靖國的理由,據他自己說,是為了向為國捐軀的先人致敬。這話無可厚非,但也不是重點:靖國神社合祀了不少甲級戰犯,作為一國之首,若果安倍真如自己所說,對過往戰爭深切反省,參拜靖國,不是自相矛盾麼?
安倍晉三來自日本政治世家,祖父安倍寬於戰後參選首相時逝世;父親安倍晉太郎從政多年,卻一直未能當上首相;外祖父岸信介被裁為甲級戰犯,但是未有受審,後來於五十年代更當上首相。家族顯赫的安倍,無論是家族薰陶或是政壇發言,都可以看到濃烈的鷹派氣息。安倍於2005年初次當選時,就已嘗試推動多種右傾政策,但是其步伐與日本社會脫節,內閣醜聞不斷,結果不到1年就被迫下台,成為日本政壇一大笑話。
於2012年重新當選的安倍明白,不先對自民黨內外及選民交出一定的實績,自己主催的右派改革將不能獲得支持。於2013年,安倍先對日本銀行施加壓力,要對方不停增加貨幣供應來令一直高企的日圓匯率下調,其成效顯著,日本多間出口品牌如豐田、Panasonic股價上揚,但是日圓兌美元匯率就已下調兩成多。
經濟方面對日本社會有所交代,安倍的第二個目標就是要帶領自民黨勝出去年7月的上院選舉,向黨內勢力表示出只有自己能帶領自民黨繼續執政。於反對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自民黨果然大獲全勝,控制上下兩院大多數議席。建立了威信,安倍的右翼情意結就又蠢蠢欲動了。
12月26日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殺了自民黨及日本傳媒一個措手不及,連美國政府也被蒙在鼓裏。安倍雖說「會爭取與中韓兩國領導人說明」的機會,但是自己其實明白,中國政府根本不會理睬他。安倍現在於日本國內處於強勢,不諮詢身邊任何人而參拜靖國,是看社會對自己支持度的一個測試,為更大的目標—修憲及成立自衞軍,投石問路。
安倍晉三決定參拜靖國神社,身邊的官員雖然擁護他的決定,說引起的風波可以透過外交手段解決,但是他的後台開始出現不穩。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翌日,向來作風右傾的讀賣新聞發表社論,建議日本政府應考慮建設無宗教背景的悼念設施讓官員參拜,免受各國批評,就是對他的一記耳光。安倍對此嗤之以鼻,表示絕對不會考慮;日本人說話很少時候會不留情面,安倍這樣決絕,可以說,他是開始驕傲了,而這獨行獨斷的風格,正是日本右派最不願意見到的。
安倍成功上位,多靠黨內勢力幫助,推動政策,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日本經濟需要更深層次的改革,而安倍政府到目前為止提供的方案,如增加地方基建項目以創造就業機會等,都是老生常談,效果存疑。
最近安倍的靖國參拜和英德論於國內外劣評如潮,留下了一大堆外交的爛攤子要下屬收拾,連自己的保守派支持者都開始動搖。成於人,失於己,本來,安倍專心搞好經濟,秘密地於水底推動修憲,日本國民可能會真的接受,那麼他就會揚名立萬。現在自己按捺不住右翼情意結,要惹事生非,卻暴露了自己搞經濟改革,原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日本保守派向來不喜歡獨行獨斷的領導人,小泉純一郎當年帶領自民黨勝出選舉無數,但是下台後所推動的改革差不多全被推翻,皆因在任期間樹敵太多也。安倍師承小泉,早已令人顧忌,被推舉為首相實因蜀中無大將。
安倍晉三若於2014年經濟上交不出成績,而日本保守派也物色到一個合群,不愛出風頭的人物來頂替,現在看似強勢的他,可能很快會變成歷史。南柯一夢,本來如此。
香睿剛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