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垃圾為藝術點醒港人居港德婦 單據廢紙賣$6,000

化垃圾為藝術點醒港人
居港德婦 單據廢紙賣$6,000

【本報訊】大嶼山有個垃圾婆,經常出沒海灘,撿拾膠樽、飲管、匙羹、衣夾,一切被消費完畢的廢棄物品,她大小通殺。她是來自德國的環保藝術家Liina Klauss(圖),經常把垃圾帶回家,然後巧施妙手,讓廢物重生,同時警示大眾正視垃圾氾濫的問題。
記者:蔡元貴

七年前隨夫婿來港的Liina,住在大嶼山塘福。有天他們一家在海灘露營,沙灘上散滿垃圾,掃興之餘,想了一個方法,利用廢物設計成裝置藝術,化腐朽為神奇。其中一件作品叫「破碎的夢」(Broken Dream),由不同顏色的垃圾砌成。她解釋,這些主要來自家居的廢物,都是消費者滿足了自己的夢想後,隨處丟棄。
作品中還摻雜了蝴蝶翅膀、貝殼、果實等自然垃圾,Liina說:「這些自然垃圾本來不應與家居垃圾混在一起的,但人類偏偏把家居廢物帶到大自然。我這樣做,是希望人們正視這個問題,反省一下大家可以做些甚麼。」

宣揚減廢訊息

別小看這些垃圾藝術,Liina利用超市單據設計成的一幅畫作,在畫廊賣得六千元。她有時又會邀請朋友進行集體創作,在沙灘上砌出色彩斑斕的圖案,宣揚減少廢物的訊息。「垃圾總是不好看的,我把它們變得美觀起來,就是要人們正視垃圾」。
為了創造她的垃圾裝置,Liina要不時往海灘執垃圾。她不介意別人的奇異目光,或笑她是「垃圾婆」。拾荒婆婆視垃圾如寶,是廢物回收的中流砥柱,Liina希望香港所有人都能擁有垃圾婆的價值觀,珍重每一件物品,少製造垃圾,更切勿隨處丟棄。
Liina說:「我對香港的減廢工作頗為失望。」她的家鄉德國,已有一套完善法制減少及回收廢物。如膠樽及各類產品的包裝,零售商都有責任回收。Liina初來港時曾把一大袋膠樽交給一間士多,以為能收取「按金」,老闆娘見狀露出詫異神色,好像Liina是從火星來的樣子。

Liina利用超市單據砌成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