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屋苑成交量慘不忍睹,但價位仍硬淨。政府大力增加土地供應,礙於正常規劃程序,通常貨不對辦,數字與理想差很遠。正如年前不斷欲增加落成量每年達1.5萬伙,但今年施政報告中資料顯示,過去五年平均落成量不足1萬伙,政府大力搵地、增地積比及加快補地價,但預期未來五年只增加四成,平均每年1.2萬餘伙。
一塊熟地由規劃至落成非五至七年不可,兼要地區諮詢及配合區內基建與設施,若落差大,便形成配套不足,要乜冇乜,隨時變成天水圍另一翻版,出現青少年問題和就業不足,區內市民叫苦連天。
可向港鐵用地着手
要與現實接近,為何不在港鐵已規劃的用地着手,呼籲港鐵管理層不但要商業效益,還要多點社會責任,撥地或撥樓面興建公營房屋,總好過搶醫院、趕走外國學校等原有規劃用地,引起其他團體不滿。樓價跌多少老樓無謂估,用家只需看本身需要置業。2013年第四季登記一手私人住宅買賣合約3,880宗,總值412億元,數字按季急增2,323宗及301億元,分別上升1.5倍及2.7倍。換言之,去季平均每宗一手樓均價1,062萬元,與去年首季平均每宗677萬元升幅56.9%。今年第一季卻以中小型新盤為主,如成交宗數增加但平均樓價減少的話,旺勢則能維持下去,否則難有持久力。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