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加坡華僑銀行向永亨銀行(302)主要股東提出全購的洽談,外電傳聞已達成協議,華僑出價約為永亨賬面值約1.9倍,全購涉資達50億美元(約388億港元),但買賣雙方於本月底到期的獨家洽談協議則需延長。永亨傍晚公佈,已同意延長限期至3月3日,惟強調迄今未與華僑訂立具約束力要約協議,亦未正式接觸金管局。
記者:劉美儀
證券界相信,交易達成協議機會很高,而創銀(1111)及永亨先後成功放售,一時間本地銀行有價有市,在「僧多粥少」下,剩餘的家族控股中型銀行,如大新銀行(2356)及東亞銀行(023)等,相信未來有更大炒升空間。
作價約市賬率1.9倍
彭博昨日在收市前約十分鐘,率先引述四名消息人士指出,華僑與永亨已「大致達成財務協議」,交易作價約為市賬率1.9倍,但因農曆新年將至,為了給予金管局充裕時間審閱交易,故原於本月底屆滿的獨家洽談協議將略為延後,料交易最快可於下月內公佈。永亨股價尾市時段,即抽升約1.5%,一度觸及109.5元,收市報108.8元,逆市升1.02%。
隨後《華爾街日報》亦引述消息指出,華僑與永亨「已達成協議」,全購永亨涉資50億美元,作價約1.9倍,華僑將於未來數周,尋求金管局審核。不過,金管局發言人對有關查詢,表示不會就個別認可機構事宜置評。
根據《銀行業條例》第70條章程列明,除非獲該局同意,任何人士不得持有認可機構權益達10%或以上。
以永亨截至去年中,每股賬面值為66.39元計,1.9倍市賬率相等於每股售價126.14元,全購永亨涉資約388億元,該行最大股東馮氏家族及第2大股東紐約梅隆銀行,共持永亨約45%權益。
料大新東亞股價炒升
金英證券(香港)中國香港銀行研究副總監陳昔典認為,獨家協議限期延後,估計因應長假將至及監管當局審批時間有關,料是項交易「好大機會達成」。創銀及永亨先後成功放售,他指本地銀行忽然變成買家市場,內地以至東南亞買家均有興趣染指,在僧多粥少情況下,剩餘的大新系及東亞銀行,未來因併購憧憬及供求關係,「股價會炒上」。
華僑股本回報影響有限
由「香港仔」前美國銀行(亞洲)總裁錢乃驥,擔任行政總裁的華僑,若成功併購永亨,將是該行最重要一項海外收購。
一外資分析員表示,華僑內地貸款可因而增長逾兩成,相信該行會組織過渡貸款後再發新股,支付交易,但對華僑股本回報率及每股盈利攤薄,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