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於過去兩、三年政府不斷推出土地,私樓新供應持續高企。運輸及房屋局昨日公佈「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統計數字」,未來三、四年,一手潛在供應達7.1萬伙,雖較上季減少1,000伙,仍屬歷史高位。市場人士估計,隨着未來有多個大型鐵路上蓋項目招標,數字恐迫近8萬個水平,即平均每年約2萬伙。
記者:蔡家儀
去年全年一手私樓銷售量僅9,753個,有業界人士認為,私樓供應增加,新樓銷售卻跟不上,空置量增加,樓價更添壓力。據局方估計,未來三至四年間可提供的私人住宅單位數目,包括5萬個「建築中而未售出」的單位數目(即樓花)、5,000個已落成樓宇但仍未售出的貨尾,以及1.6萬個已批出土地並可隨時動工的項目,合計7.1萬個。上述單位於未來數年可以現樓或樓花方式推出。
至於已落成但未售出的滾存貨尾,較上季回升1,000伙至5,000伙,包括新地(016)元朗爾巒,涉約780伙,恒地(012)及新世界(017)合作發展的元朗尚悅,涉約600伙、恒隆地產(101)的大角嘴浪澄灣、尖沙嘴君臨天下及長沙灣碧海藍天,三大現樓盤合共佔近1,300伙。中原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若今年新樓銷售能升至1.5萬個水平,現樓貨尾則維持5,000個不變,若銷量與去年相若約1萬個左右,現樓貨尾將被推高至1萬個警戒線水平。
發展商開價料貼近二手
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表示,每年平均有兩萬個私樓供應,較以往每年約一萬個倍增,反映政府正積極增加供應,市場無疑可以消化單位,惟供應增加,發展商必須減價出貨,對一手樓價增添不少壓力。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今次公佈的一手供應數字不會對樓價有太大影響,因為樓價早於去年開始步入調整期,加上逾7萬個供應來自不同發展商及區域,料發展商會因應市場狀況推盤,未必會大幅減價求售。不過,預計未來一、兩年新盤銷售策略,仍會以貼近二手價及提供優惠為主。
去年私人住宅落成量8,300個,較前年減少17.8%,遠低於政府原估計的13,551個,黃良昇估計有大型項目推遲落成,料會推高今年落成量,上升至1.6萬個水平。去年全年私人住宅施工量有1.41萬個,按年跌24.2%,仍屬歷史高位,若政府持續賣地,數字會連續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