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需求增 年底增聘150人德國輸入中國護士

人口老化需求增 年底增聘150人
德國輸入中國護士

中國護士最近成為海外趨之若鶩的新外勞。德國為紓緩人口老化對護士的需求,正式引入中國護士,首批共五人本月開始在法蘭克福的護老院工作,若計劃順利,年底將增聘達150人。德國護理業僱主協會(AGVP)期望,計劃有助紓緩當地護士嚴重短缺問題。

協會主席格雷納(Thomas Greiner)前天(周四)帶同五名中國年輕女護士在法蘭克福的記者會上亮相,介紹新計劃,並讓她們示範照顧老人的技巧。24歲湖北姑娘宋曦以剛學會的德語,跟老人院舍內的92歲婆婆瓦格納交談了解對方需要,看來基本溝通沒問題。

月薪2.5萬 遠高於內地

數據顯示,德國目前有逾250萬人需要護理服務,需求更隨人口老化有上升趨勢,但護士人手嚴重短缺,缺口達五萬人。格雷納指出,長遠歐洲的供應不足以應付德國需求,有必要從海外引入合資格的護士,而勞工部門去年修訂新法案對「進口」歐盟外的護士敞開大門,他預計計劃年底將擴大至引入150人。
根據協會要求,這些護士必須在中國取得護理學位、曾在中國實習一年,並接受過為期八個月的文化及語言培訓。首批五人的培訓費用共1萬歐元(10.6萬港元),半數由協會支付,另一半由僱主支付。她們在德國初期主要擔當輔助角色,稍後才成為合資格護士。
中國護士多數來自貧窮家庭,因此很嚮往出國工作,在德國簽約三至五年計,月薪達2,400歐元(2.5萬港元),相比起國內收入僅3,000人民幣(3,850港元),待遇差天共地。除了薪酬吸引,有海外醫護經驗的護士回國後也比較吃香。

山東培訓基地濫收生

不過,協會與負責培訓的「山東省外派護士培訓基地」在合作上出現了分歧。協會訂明只聘請大學畢業生,但「山東省外派護士培訓基地」卻濫收大專生,不少學生白白繳付高昂學費卻得不到受聘機會。協會負責人布勞恩(Helmut Braun)為落選學生抱不平說:「試試設身處地想一想,報名參加課程要花很多錢,投入的都是家裏的積蓄,真令人氣憤。」
「山東省外派護士培訓基地」培訓護士出國工作始於2005年,當年培訓首批護士到新加坡工作,後來業務擴展至日本、南韓甚至阿拉伯國家。
德新社/法新社/《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