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奧蘭德傳出新戀情,前女友為之吞藥送院,搞出一場大龍鳳。
奧蘭德這位前女友,令人大跌眼鏡——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遠東父權社會爭寵的傳統,幾時傳去了法國?以這位女記者,才貌雙全,氣質高貴,有幾分嘉芙蓮丹露的影子,何苦要為奧蘭德這棵樹放棄一片樹林?
法國人不理醜聞,如果他管治的本事跟他談情一樣好就行。
奧蘭德上台至今,支持度已經下降至百分之三十,傳媒一致劣評,連左派的「自由報」最近也在頭版以"So Far So Bad"標題對他極盡挖苦。只有「新觀察家報」繼續對他當政保持樂觀:因為他會帶頭創造就業機會,今年不會再徵新稅,還會精簡官僚制度。
「新觀察家報」的樂觀或許不純是臆測,如果新戀情可以刺激新思維的話。女明星茱莉跟奧蘭德的前兩任女友一樣,也是政治活躍人物,立場中間偏左。
法國女人跟其他國家不同,她們積極干政,絕不滿足於「相夫教子」,薩哥齊的第二任妻子 Cecilia 曾要求成立第一夫人辦公室。
無論薩哥齊還是奧蘭德,法國總統的鋒頭總被他們身邊的女人搶走,我不明白法國女人為甚麼不直接參選總統?難道是幕後扯線更過癮?
像上一屆參選的羅亞夫人,氣質和風度皆可以與阿倫狄龍或伊芙蒙丹演對手戲的一級,可惜落選。還有右翼的勒龎之千金瑪麗也不錯,年輕貌美,主張排拒新移民,還原以白人為主流的六十年代的法國,十分正確,亦領袖的首選。
沒有女人,不必再出一個戴高樂,季斯卡也收貨了。如果英法的質素帶頭淪落,美國如何追隨?整個文明世界的品味開始失守。法國人是領了牌,可以風流的,設定一個典範,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