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娛覽王:點睇我是歌手

周六娛覽王:點睇我是歌手

金魚嘴鄧紫棋(G.E.M.)從一潭死水游到大海洋變得生猛,除了為香港樂壇爭光外,亦引起港人對內地湖南衛視節目《我是歌手2》的興趣。畢竟是燒錢節目,由銀彈堆砌出來的華麗舞台及星級歌手陣容,總好比是是但但的A貨來得吸引——只要大家容忍到內地土豪的炫富心態;而節目中的十個特點你也必須要知道。
撰文:蘇芬妮

1.港人音樂總監

早在G.E.M.在《我是歌手2》大放異彩之前,其實已有另一位港人揚威內地,這位便是節目的音樂總監梁翹柏。老一輩讀者應對他不感陌生,86年他與劉志遠組成樂隊浮世繪,90年代解散後到美國攻讀電影研究學士及碩士學位,學成後回港退居幕後。在首季《我是歌手》,梁翹柏為歌手編曲、試音和選歌,最忙時每天僅睡三小時,結果節目收視爆燈,這位幕後英雄功不可沒。

梁翹柏

2.礙眼植入廣告

相信世上只有內地觀眾,才可容忍那厚顏無恥之廣告植入而不作出投訴(或根本投訴無門)。當日立白集團以天價2.35億投得第二季《我是歌手》獨家冠名權,自是跟電視台簽定若干規條協議,以確保「立白洗衣液」出現在節目之中。所以,觀眾不難發現這幾隻閃閃令的大字佈滿現場每一角落,任何一組鏡頭都能將字樣全拍入鏡,挑戰觀眾的忍耐極限。

周筆暢

3.高音爆咪有So

就當觀眾不是職業演員,但他們的音樂造詣高極有限,由他們當評審難免惹人質疑未夠班。在這遊戲規則下,歌手選歌成為了勝負關鍵。就如韋唯在第三集唱出梅艷芳的《女人花》,淡淡曲風餘音嫋嫋,卻觸動不到觀眾情緒,結果得分包艇。至於G.E.M.則醒目地挑選《泡沫》、《你把我灌醉》等搶分曲目作賽,總之一日有高音爆咪位,一日有得繼續唱。

4.觀眾表情誇張

想不到歌唱比賽節目都要鬥演技,但不是參賽者,而是觀眾。每當歌手演繹悲情的作品時,鏡頭總能捕捉到現場觀眾哭至臉容扭曲的場面,套G.E.M.名言「嘩,使唔使呀!」他們又好比唱機,任何歌曲都能跟上口和唱。有指這批觀眾其實是職業演員,個個樣貌娟好,據聞若被拍攝入鏡兼做到「指定動作」,恭喜晒,是有額外獎金的。

5.外地歌手墊底

《我是歌手2》跟首季一樣,評審由現場500名觀眾組成,這看似相當民主的機制卻惹來極大爭議。首季節目總決賽,最後七組參賽者有四組來自台灣,而林志炫和楊宗緯更是賽前大熱門,幾乎冇得輸。誰知當晚卻由內地組合羽泉爆冷贏得冠軍,即惹起台灣媒體不滿。有人質疑主辦單位找外地歌手墊底,以抬高內地歌手身價。

楊宗緯

6.高酬吸引獻唱

內地有樣東西永遠不缺——錢。《我是歌手2》單計冠名贊助、中插廣告及周邊商品,閒閒地執個十億人民幣,區區花幾千萬在歌手身上簡直濕濕碎。這條大水柱自然吸引到大牌歌手埋堆,本為《超級星光大道》評審的張宇,也不惜「紆尊降貴」參賽,就算要被觀眾評頭品足、被後起之秀KO也在所不計。

7.浮誇舞台燈光

中國人土豪暴發戶心理,從製作節目已可見一斑。畢竟是燒錢節目,舞台佈置、燈光講求金碧輝煌,五光十色霓虹射燈四方八面打在歌手臉上,看得人目眩。為突出多部攝錄機,剪接師又用盡所有鏡位,令畫面揈來揈去,觀眾猶如置身夜店舞池。當歌手唱抒情歌時,畫面跟曲風完全九唔搭八,看得觀眾感官分裂。

張杰

8.過氣歌手復活

《我是歌手》有點石成金能力,除了是新星誕生的平台,亦是過氣歌手的復活祭壇。就如優客李林的林志炫,去年因參加比賽鹹魚翻生,同年更舉行個人巡迴演唱會,賺到盤滿缽滿。至於在樂壇掙扎二十多年、人稱「黃媽」的黃綺珊,其澎湃歌聲震撼一眾後輩,今年3月她會作全國巡迴演出,大撈一筆。

林志炫

9.回帶式谷氣氛

為了營造緊張氣氛,製作團隊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尤當每集宣佈賽果一刻,總浮誇得要死。眾歌手預先排排坐等賽果,又裝出一副既期待又緊張的表情,而當製作人洪濤宣佈賽果時,至少七部攝影機捕捉着各參賽者的表情,而剪接師亦毫不客氣地剪在一起,逼觀眾連聽四遍「鄧紫棋」、「鄧紫棋」、「鄧紫棋」、「鄧紫棋」,感覺兀突到想笑。

10.煽情淘汰畫面

先旨聲明,不是說內地觀眾水平較低,但他們就是愛哭哭啼啼的畫面。有這樣的觀眾,製作團隊才可肆無忌憚的亂放催淚彈來谷收視。不過,他們的煽情伎倆了無新意,就是當參賽者被淘汰時,其他歌手總會將他一抱入懷,但心底裏卻暗自慶幸自己有得留低,繼續賺取出鏡費及曝光率,多麼矛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