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豪宅步入黃昏

平民豪宅步入黃昏

【本報訊】上周公佈的施政報告提出,有46年歷史的「平民豪宅」華富邨將會分階段清拆重建,如灣仔喜帖街及牛頭角下邨般成為歷史痕迹,可見「連根拔起」已成港府慣常的重建手法,工程一旦展開,這個年近半世紀的小社區,勢將變得體無完膚。再見了,我們終將逝去的人情味! 記者:潘婉玲 麥超億 張鼎和

背山面海 風光無限好

華富邨

【華富小資料】
香港仔華富邨分為一邨和二邨,共有18幢,逾9,000個單位,首期於1967年11月落成,高𥧌時人口有五萬人,現時只有二萬多人居住。
華富邨是香港首個以市鎮形式出現的屋邨,由於背山面海,並鄰近貝沙灣等高尚住宅,因而有「平民豪宅」之稱。
上世紀八十年代,邨內多幢樓宇,包括華樂樓、華康樓及華昌樓,被發現結構出現問題,需要更換鋼筋及混凝土,並要用大型鋼架支撐樓宇,而外牆的一支支鋼架,至今仍是邨內的一大奇景。
隨着屋邨老化,房委會曾打算將華富邨清拆重建,但於2008年初,房委會證實華富邨的整體結構仍然安全,加上同區一帶新落成的公共屋邨極少,難以安置受重建影響的原居民,當時政府表示於15年內都不會清拆華富邨,現時亦沒有清拆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