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的小皇帝溥儀登基時,被抱上寶座就哭個不停,已屬不祥之兆,祖父醇親王嚇壞了,情急之下,口不擇言,連連說「快完了快完了」,一言成讖,未足三年光景,清朝真個完了。
同治年間,慈禧懿旨立載湉(光緒)為嗣,承緒大統,醇親王「磕頭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兒子當了皇帝,醇親王總該高興才對,何以然如此失態呢?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遜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自傳中對此事解釋得很深刻:「慈禧是個權勢欲非常強烈的人,絕不願丟開到手的任何權力。對她來說,所謂三綱五常、祖宗法制只能用來適應自己,決不能讓它束縛自己。為了保持住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什麼至親骨肉、外戚內臣,一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同治帝后之死可以說是慈禧面目的進一步暴露,我祖父(醇親王)如果不是看得很清楚,他決不會一聽說叫兒子去當皇帝就嚇得魂不附體」。
光緒嗣繼文宗,本生父醇親王等同叔父,但正值中年,慈禧擔心他日後不軌,謀封「太上皇」尊號,揆度太廟「不祧之祖」,於是特賜「杏黃轎」,醇王知其試探之意,小心敷對,終未敢乘。
十六年後醇親王歿於王府,謚「賢」,尊號皇帝本生考,祀儀同天子禮。醇賢親王的園寢,生長一棵參天古銀杏樹,人云有龍氣。少府兼步軍總兵英年精堪輿,為慈禧選了一塊萬年吉地,即今屬河北遵化的清東陵。
英年諂媚太后,「忽乘間言於太后,謂醇賢王園寢古銀杏樹,高十餘丈,蔭數畝,形如翠蓋。按地理,非帝陵不能當。況俗名白果,以白加王上,是皇字也!當伐」。驕奢遠過乾隆皇帝的慈禧,生前給自己大修陵園,隆恩殿的貼金就用去了幾千兩黃金,殿柱子竟是清一色的海南黃花梨。
醇賢親王園寢竟有這樣一棵「五陵王氣古來鐘,松柏交枝欲化龍」般的白果樹,這還了得!嫉恨不能忍,陰命英年瞞住光緒速速砍伐。內府洞知密告光緒,光緒堅持不可,諸大臣復詣太后阻止,太后置之不理。某日天沒亮,太后親率內府臣工前去伐樹。「上(光緒)亟命駕出,經紅山口,伏輿中大哭。蓋往時幢幢如蓋者,至此即睹之,今不存矣。抵園寢,太后已去,樹身倒卧,數百人方斫其根」,這還不算完,慈禧為斷龍脈,想出一個更加狠絕之招,仿林則徐虎門銷煙法,然其意義不可同日而語,葉赫那拉氏仇視宗室覺羅之族群情愫,始自女真八部時期,今朝權在手,婦人之陰毒可想而知,遂又「令周遭十餘丈掘為池,以石灰沃水遍灌之,慮滋蘗(新芽)也。上無語,繞行數周,頓足拭淚而返。此丙申年事,後數年拳(義和團)亂作,英年以袒拳伏誅。……聞村人言,其樹七人合抱不交,掘根時出大小蛇千百。或謂拳匪即蛇之附身報復。則齊東野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