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Magnum(2080)上市,成港交所首隻上市的夜蒲股。散戶一手中簽率1%,預料有八萬人抽不到。今天麥肯錫香港總經理倪以理跟我們分析這個業務的精髓。
問:金融中心 答:倪以理(Joe)
問:Joe,你是否經常去蘭桂坊蒲club?為甚麽對這個行業有興趣?
答:哈哈!我沒有抽Magnum,最近一次去蘭桂坊,已是好久以前的事了。但是我留意到大家對於有club上市很期待,Magnum公開發售共凍資370多億元,超購3千多倍。當然,以它這樣的集資規模(一億多元),這些數字不代表甚麽,都是數字遊戲,但是有十萬散戶去認購,算得上是不錯的marketing!因為好奇,我就請公司的後生仔幫我上一課香港夜蒲的最新情況。他們很踴躍跟我分享經歷,尤其是其中一位自認是蘭桂坊王子,應該是比較update的資料!
豪客撐場 動輒消費數萬
問:你學到甚麽?現在的夜蒲跟以前有何不同?
答:我發現原來有兩大類顧客:第一類是小額消費者。他們主要在bar台買shots或者cocktails飲,一杯幾十到百多元,一晚消費埋單五百到一千。他們得到的待遇,就是一般酒客待遇,人少時候問題不大,但到熱鬧人多時候,就要出盡九牛二虎之力爭取bartender的注意才買到一杯酒。女士們看到這類男生這麽落力幫她買酒,或許欣賞他們努力往上爬的決心。
第二類就不一樣,是豪客。他們一定會訂枱,然後叫酒的時候就會點香檳或者高檔次的Vodka。一枱一晚起碼點十瓶以上,要一瓶一瓶的放滿一整桌才夠「威」。埋單的當然是男生,目的就是要show off給女孩子看。這些夜店也會給他們面子,把幾瓶香檳浩浩蕩蕩的拿出來,燃點煙花蠟燭,甚至連音樂也配合造勢,讓男生顯得非常有氣派!這些男生聽說主要是富二代或年輕銀行家。據說一晚消費幾萬元是很平常的。
這跟我們以前的年代不太一樣!以前哪有人喝香檳的?以前在Manhattan、DD2、Drop,叫一打tequila已經算了不起。Club以前除了有一個bar加一個舞池,其他就沒有甚麽特別的了。現在,會所部份已經是集團式經營,針對不同的客群(如西人、讀番書回流的學生、本地OL),加上很多gimmick如大螢幕、舞蹈員、螢光棒、客串DJ等等。
問:這代表現在的club更盈利嗎?或者是年輕人更有錢嗎?
答:盈利我不敢講,因為現在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升了不少(我相信員工成本每年都是他們最頭痛的管理事項之一)。但Magnum招股書就看到香檳佔他們酒水收入差不多四成!頭五款最受歡迎飲品,都是大瓶裝的香檳和烈酒,第六才是一杯杯的cocktail(長島冰茶)。難怪他們毛利高於80%。消費高、毛利高、租金人工成本高,這三高我相信是香港服務業的趨勢。
我相信現在年輕人是越來越有錢的,而且願意花錢。真正富的富二代我覺得永遠都會很豪爽,但是現在有不少「富裕中產二代」(飲紅酒嘆法國電影那種),花錢的爽手程度可以媲美真正富的富二代。
競爭激烈 要常搞新意思
問:但是如果每一家會所都是這樣,競爭應該是很激烈是嗎?
答:這是肯定的!要吸引跟風的年輕人,他們就會絞盡腦汁造勢。有些club會放好幾個高大的警衛bouncer在門口,然後排出一條長人龍,造成一種排隊等入場的景象。越多人排隊,夜店的招牌就越打得響!如果你不想排隊,就得做會員(一萬多起),要不然變成常客認識老闆或這些外地人警衞也是個辦法。另一觀察,是漂亮年輕的女孩子,通常排隊的時間也特別短!有時外面bouncer對排隊蒲客百般刁難、滴水不漏,其實裏面是挺空的。但是這都沒有甚麽了不起,這些招數已幾十年沒變了。但是橋不怕舊,最緊要受。話說回來,這個行業要長期與別不同,真的有難度。
問:Magnum只有三家會所,這樣的生意前景怎麽樣?
答:我聽說他們的Billion生意已經大不如前,但是Beijing主攻大衆化市場,2012年開張的Magnum走高檔的大衆化路線,還是有大班捧場客。他們還有計劃開第四家會所Zentral。
做夜店生意,就一定要隨市場改變,而且一定要搞新意思。一般夜店不會維持多於三四年的。好像Dragon-i、Volar等這樣長命的,真是非常罕有。借用「喜愛夜蒲」電影系列裏的金句:這世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些都是年輕人,喜歡試新地方,而且一走了,就可能永遠不會回來。當然業主一定是最終決定生死的因素,他要加租趕你走,你也沒有任何辦法。因此可以賺的時候要賺到盡,要收的時候也不要惋惜,務求盡快回本。這樣短命的業務模式,其實真不容易。
上市市盈率聽說是10至15倍,有分析員把他們跟飲食集團的20倍比較,我不敢講這是貴或便宜,但風險就肯定不低。再者,市值不大,大股東擁有超過七成的股權,其實你贏輸跟市場分析沒有太大的關係。
問:你會買Magnum股票嗎?
答:我去都沒去過,還是讓那些每個星期去蒲的年輕人買吧!起碼他們可以親身去巡視業務瞭解他們的投資狀況,而且飲多了,又可以跟旁邊的女伴(或者男伴)說:「沒關係,我左手出,右手入!」
倪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