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農曆新年,睇賀歲片是港人的指定節目,齊齊入戲院湊熱鬧,惟這習俗已不再。
巨星到場
在九十年代電影黃金時期,巨星如成龍、周星馳等會親臨戲院與觀眾見面。今日巨星只顧內地市場,懶得理本港票房了。
麗聲戲院
當年《最佳拍檔》上映時,港人逼爆位於旺角的麗聲戲院(即始創中心位置),排隊人龍在彌敦道打幾個蛇餅,要排幾個鐘頭買飛。
日活院線
賀歲片慣用恭賀語做戲名,如《八星報喜》及《富貴逼人》等,92年日活院線也有一套《大吉大利大波大》,埋單收183萬,佳話流傳至今。
毒品賀歲
新正頭最緊要意頭,偏偏07年爾冬陞執導的《門徒》反傳統,電影以吸毒、販毒及戒毒為主題,認真大吉利是。
恭賀語句
賀歲片是合家歡電影,結局就算BBQ大團圓也不會有人投訴。就如《喜劇之王》中,結尾星爺帶着張栢芝、莫文蔚上台向觀眾拜年。
最高票房
歷年最高票房的華語賀歲片,是96年上映、成龍主演的《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無奈18年後的今日,《警察故事》已變質。
賀歲始祖
早在粵語片年代便有電影在賀歲檔上映,但真正被冠以「賀歲片」稱號的,要數81年、許氏兄弟主演的《摩登保鑣》,勁收1,700萬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