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景殘年須冷寒應景,這幾天冷的好!聽說年前還有幾個寒流冷鋒,雖然香港降雪無望,冷凍總叫人聯想「瑞雪慶豐年」,臘月不冷總不似過年。
朋友歐洲嘆世界吃盡西班牙三星兼嘆命:歐洲天氣比香港還暖和……
誰說?
去年同一時間君可記得冰封豈止三尺?各重要機場以千航班計停飛。歐洲今年暖冬,聖誕前抵達倫敦感覺沒香港冷,後來風雨暴潮,氣溫還是十多度。巴黎亦然,雪山連綿瑞士日內瓦都沒雪,好不古怪;期望二月中旬到中歐雪暴不會待至那時才發放。
剛剛送到新寫賀年揮春,那墨香自卷軸中滲透。自備的年花雖未至,朋友饋贈大盆大盆蘭花讓大廳猶似數十朵大蝴蝶在飛翔。腦海不住浮現設廠吾鄉美珍醬園(九龍醬園)我們童年時送來阿爺及爸爸年禮,雖醬油甜酸瓜果,童年記憶天長地久,歲時近那鹹濕酸甜混合味道不住口腔發酵,未見實物已口水流了一勻又一勻。流浮山九記的海味,歡樂酒家蠔豉、金蠔、蠔水……獨特味道,實為過年香!
阿媽不在,家中囤積應時品物雖然稍減,然她生時極喜歡「鴻星」出品雙錦鯉年糕,方便至極加熱即食鮑魚並拜神吃食兩用糕點齊備;它們在,那年過得似乎特別安穩,不用操心。
重頭戲落在姑姑大姐弟婦及印傭阿Dee身上,得母親真傳八九,芋蝦、油角、煎堆尤其雞蛋粿仔;少卻以上幾宗過年妙品,那年過來真不是味兒!
大姐還到別村明察暗訪終於尋得相信只此一家傳統手製炒米餅,感覺跟我們家舊時出品仍有距離,咀嚼間不無隆冬北風間大廚房長條木桌,十數女眷以木槌高低搥餅,大鍋餅熟透香,灶頭柴火並挨着祖母腿股溫暖常恆……那感覺永存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