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謊稱綠化地帶無植被

施政報告謊稱綠化地帶無植被

【本報訊】新一份《施政報告》被質疑為搶地建屋而「講大話」。16個環保團體昨發表聯合聲明,指施政報告提出將「綠化地帶」改作住宅用途,政府雖然聲稱有關地帶屬無植被、荒廢或已平整的用地,但環團實地視察和觀察衞星圖片後,發現政府選址絕大多數都擁有完整樹林,單在屯門和大埔估計種有8,000至10,000棵樹。

16環團促暫停計劃

地球之友、綠色力量、環保觸覺等16個環團的聯合聲明,批評政府在瘋狂覓地過程中,向綠化地帶開刀,更稱被選中的綠化地帶屬沒有植被。環保觸覺實地視察8幅大埔和屯門的綠化地帶,發現大部份土地植被非常完整,估計有8,000至10,000棵樹,僅大埔頌雅路旁的綠化地帶曾被平整。
翻查區議會文件和錄音,規劃署在1月初已在大埔區提出將六幅綠化地帶改劃用途建屋,文件和規劃署職員亦承認其中四幅土地有植被覆蓋,明顯與施政報告說法有矛盾。而大埔的綠化地帶改變用途後,僅有一幅土地用作興建公屋,提供約5,400個單位,最高可興建40層樓,有區議員擔任高樓會遮擋山脊線。而餘下五幅劃作中、低密度住宅發展,提供4,470個單位。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斥政府「講大話」,犧牲大埔綠化地帶,最終只換來大批豪宅並不值得,要求政府暫停計劃。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綠化地帶」是郊野公園的緩衝區,具保育功能,可作康樂用途,讓鄰近居民晨運和休憩。而「綠化地帶」政策在1991年制訂時已表明是「不宜進行發展」,他批評政府帶頭破壞規劃原則,擔心本港逾13,800公頃綠化地帶成為政府搶地建屋目標,令市區周邊環境進一步惡化。環團要求政府重新審視發展綠化地帶的政策,並以發展部份軍營土地、高球場、以及荒廢的棕土地帶等代替綠化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