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衣着品味會隨年紀和閱歷而改變,我還記得十年前那雙Jordon第五代伴隨着無數練波和行街的日子,中五的謝師宴第一次穿上高踭鞋,便發誓永遠都不會再踏上,怎料今天每當看見高踭鞋減價,都會湧起無數購買慾望。這些經歷,不知道多少女孩會有共鳴,但面前的余思敏(Irene)就非常認同。作為全港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公司連卡佛的商品經理,專為公司購入女裝鞋及皮包(設計師品牌),家中收藏的鞋多達幾百對,需要用一間房間擺放;連老公都說好像娶了一堆鞋,Irene則說,「女人必有高踭鞋。」
記者:胡靜雯
攝影:黃子偉
如果說高踭鞋給女人高度,倒不如說它給了女人一種新視野,讓她們明白到美麗是女人的原動力,在人潮中她們需要的是一種高姿態的優雅和自信。還未成為時裝買手前,愛美的慾望其實一早已植根體內,長大後更逐漸滋長。 「我媽媽以前是一個演員,家中有很多漂亮衣服,更多的是高踭鞋;小時候看見就已經很羨慕,希望有一日自己都會擁有那種優雅。」 Irene用半鹹半淡的廣東話說,可是鬼妹仔性格的她,年輕時喜歡打籃球,平時只會穿便鞋和平底鞋,第一次穿高踭鞋還戰戰兢兢,需要在家中來回行走練習。直至機緣巧合成為Pedder Group的買手,專為連卡佛購入女裝鞋,家中的高踭鞋便與日俱增,連老公也跟Irene說:「好像娶了一堆鞋回家。」作為潮流的半個始作俑者,Irene比其他人快一步知道來年的潮流走勢,所以她經常跟老公說「I am God」,但有趣的是,她老公很多時都不知道她在做甚麼,更會對她買回來的鞋大呼「核突」,這時候,Irene就會跟他說:「半年後你就會明白為甚麼我會買。」
氣質駕馭衣服手袋
初入行時,Irene的夢想高踭鞋跟無數少女一樣,都愛象徵性感的Christian Louboutin,「以前喜歡一些誇張、顏色鮮艷的鞋,但現在就喜歡懷舊款式,更重視鞋的舒適度。」箇中原因,Irene誠實地說:「因為年紀大了,品味和衣着也有所不同。」是以,意大利品牌AQUAZZURA被她譽為最好穿的品牌,皮革柔軟加上款式摩登,是她的新寵兒。同樣是手袋買手的她,家中的手袋也多以黑色經典款為主,自言不愛幫品牌賣廣告,對袋上有大大個logo的絕對耍手兼擰頭,「我會着重袋的手工和背後故事,好像比利時Delvaux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手袋品牌,雖然名氣不及其他名牌,但勝在款式不會經常轉,classic的手袋才是價值所在。」人的氣質就像紅酒一樣,需要時間沉澱和醞釀,有些衣服和手袋,沒有氣質是永遠不能駕馭得到,所以Irene嫲嫲留給她的Hermes Matte的鱷魚Birkin袋,她到現在從未用過,認為自己還未有足夠女人味去駕馭。我想作為時裝買手的她,時裝品味跟其他人不同之處,在於置身琳琅滿目的事物中,也可做到猶如第三者般,了解甚麼才最適合自己、甚麼才會讓自己漂亮。
鞋架故事
夢想職業每年出差六次
作為鞋癡的Irene也說這份工的確是一份夢想職業,一年出差六次,平均每次逗留兩至三個星期,去盡米蘭、倫敦、紐約等時尚之都,當大家都以為他們去到當地陳列室睇貨,也會順道瘋狂購物時,其實他們從來沒空閒溜走。「一早八點鐘起身就要跟當地廠家開會,工作完畢已是晚上七時,落完定單後回酒店房還要繼續計數、看預算。」的確很多女孩對於這份職業都充滿幻想,例如買衫買鞋都比一般人平,甚至免費。 Irene笑說其實家中大部份的鞋都要掏錢買,價錢是職員優惠價,比市價平幾成。Irene做這份「優差」一做七、八年,更說「沒有甚麼理由轉工」,因為當中遇到的人和事實屬難得,例如經常出入時裝秀,與不少名人、設計師和模特兒擦身而過,他們沒有氣燄、親民的個性讓人覺得時裝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每個人都可以擁有。 「女裝鞋的設計師比時裝設計師更親民,我們每次試鞋時,他們都會跪在旁邊親自聆聽我們的問題,好像上次在Giuseppe Zanotti的陳列室,他們的設計師便跟我們研究鞋的舒適度。」
連卡佛
地址:中環ifc 3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