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在生活溫飽的同一天空下,我們仍不難在香港的街頭巷尾找到露宿者,與繁華發達的城市步伐格格不入。樂施會、香港理工大學及北京大學日前舉辦大學生版「窮富翁大作戰」,讓平日吃得溫飽的中港大學生參與「露宿體驗2014」,也讓他們對貧窮及生活作出反思。
記者:陳潔儀
是次活動分別由香港理工大學及北京大學各派出20名學生參與,為期兩日一夜的露宿者生活,包括執紙皮,以執紙皮賣得的錢作膳食費;到子夜墟及天光墟了解小販生存空間;購買禦寒物品、食物、飯票或快餐店禮券贈予露宿者;以及晚上露宿街頭,感受露宿者生活的困境。樂施會表示,活動希望以「知情行」為主題,讓學生以知識、情感及行動,走近社會及了解當中發生的事。
「諗都冇諗過,五個人,執咗(紙皮)成個下午,一大堆都係賣得8蚊,都幾驚訝!」於理大修讀中文及雙語系二年級的Seam(19歲)說,他和同學最後只夠買麵包果腹。初次接觸露宿者,Seam感受良多,「可能礙於中國人傳統思想,加上身份嘅距離,唔係個個(露宿者)都肯收物資,接觸同溝通上都會有一定難度」,對於即將露宿街頭,他靦腆地說:「𠵱家有一大班人一齊瞓,都唔會太擔心;但如果真係得我一個,都會幾驚」。
只夠買麵包果腹
活動當天一眾學生分為四組,其中一組發現於油尖旺一帶露宿街頭多年的阿生,遂戰戰兢兢上前攀談,並送上快餐店禮券,希望可給予一份關心。「都開心嘅!時不時都會有社工搵吓我,睇吓我有咩需要;旺角都多公廁,平日都方便,凍就唔覺凍,都夠暖。」阿生輕鬆地說。他又指現時未有領取綜援,希望可找到工作維生,最後更鼓勵參加者努力讀書,互相送上祝福。
負責是次活動的理大轄下中國內地事務處總監羅璇博士指,是次活動以「Service Leadership」為宗旨,培養學生「通過服務去做一個領袖」。過去他們曾到訪中國內地進行農村體驗,學習農耕機器、做義工等,今年暑假更會到訪越南等地作交流。她又稱:「有啲學生原本一入大學只係想畢到業,搵份工就得,但好多學生參加咗呢個活動之後都會開始反思,諗吓出到嚟可以為社會做啲咩。」
中港大學生有Say
Peter(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二年級):
「對露宿者印象改觀咗,有啲都幾友善;通過活動會諗吓點樣幫到更多人。」
秋玲(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二年級):
「對他們改觀,有一些都會讀書看報,溝通有條理,跟我想像的不一樣。」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