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變幻時》取景地聯和市場復活展覽圍村風俗本土農業

《每當變幻時》取景地
聯和市場復活
展覽圍村風俗本土農業

【本報訊】「歡迎大家來到這個關閉咗十年嘅聯和墟街市!」負責人一手拿咪宣佈,一手拉開大閘,話音未落,雀躍的街坊群眾已一擁而入。這幢低矮的白色建築是當年陳奕迅和楊千嬅主演電影《每當變幻時》的取景地,戲裏眾人為令「富貴墟」復業一天不惜擅闖官地,結果通通被拉上警車;現實裏的聯和墟街坊比他們幸運,有團體攞正牌租場辦展覽和墟市,上周末開幕,塵封逾十年的聯和市場變得熙來攘往,生機重現。
記者:林 茵 梁瑞帆 劉漢權

聯和市場1951年啟用,室內60個檔位加上二、三百個露天排檔,曾經熱鬧非常,為粉嶺至打鼓嶺、沙頭角的居民包辦日常衣食及娛樂消費,服務街坊半世紀後,因設施陳舊而遷往新建的街市大廈。舊市場2002年關閉,壯觀的排檔群被清拆變成露天停車場。在社區人士極力爭取下,市場白色建築獲保留,但一直重門深鎖,冷清氣氛令人不勝欷歔。今次墟市再現,有年輕粉嶺街坊興奮地說:「喺度住咗十年都冇入過嚟!」住得更長的,則像久別重逢,又疑在夢中:「做乜事呀?點解會開番嘅?係咪以後都會開?」
故事從2012年開始,在粉嶺居住20多年的民間團體「健康行動」總幹事李昌隆,眼見聯和市場丟空很可惜,全力游說政府重開,終在2012年底獲地政總署批出短期租約,以每年1元租用聯和市場三年,辦環保回收、農墟及社區藝術活動。然而市場的翻新工程要由「健康行動」負責,經費固然緊絀,加上被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維修物料和技術均有嚴格規限,要通過反覆審核,「呢度本來無水無電,淨係拉電線都搞咗成年」。
李昌隆苦笑說,目前仍未解決雨天嚴重滲水的問題,幸時為冬季未見大礙。去年底,從事本土研究的「文化葫蘆」與李昌隆洽談,欲借用聯和市場辦展覽及墟市,雙方一拍即合。

聯和市場舉辦「文化葫蘆」社區展覽,街坊得以走進這幢舊街市重溫昔日的美好回憶。劉漢權攝

模擬粉嶺戲院受歡迎

是次展覽在室內展出「文化葫蘆」在粉嶺社區的考察成果,主題包括圍村風俗、墟市發展、本土農業等,並有居民借出珍藏的農家和老店舊物,以及由藝術家、學生創作與粉嶺社區相關的設計和藝術品;模擬舊時粉嶺戲院、理髮店和茶樓的攤位,在開幕日極受歡迎。室外空間逢周六及周日有小販檔擺賣傳統小食、本地農產品和日用品,再現昔日墟市風景。
策展人吳文正認為,隨着粉嶺近年急速城市化,社區特色越益流失,希望這次展覽能紀錄和保存消逝中的墟市文化。「墟市所在地嘅、人與人之間有種可貴嘅互動關係,當年聯和墟係好多條鄉村嘅人聚集買賣和聯誼嘅地方,同商場消費有好大分別。」展覽3月完結後,「健康行動」在聯和市場的租期尚餘一年半,李昌隆歡迎更多社區團體與他們合辦活動。

展館內的模擬粉嶺戲院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