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系統】
人體的生理時鐘(biological clock)位於大腦的「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負責協調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決定人的生理節奏及睡眠時間。睡眠時腦部會轉換成另一個模式,令腦部神經功能系統像電腦一樣重新整理,睡醒後能恢復高效率運作,否則記憶力或分析力會下降。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腦內科教授張德輝表示,人的生理時鐘位於大腦的視交叉上核,調節睡與醒的循環及大部份身體機能的日夜循環。視交叉上核會受光線影響,當晚上環境昏暗時,視交叉上核接收訊息,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如腦內的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增加,而腎上腺分泌的皮質醇,即壓力荷爾蒙會減少,慢慢令人入睡。早上視交叉上核接收光線時,褪黑激素分泌會減少,皮質醇分泌增加,令人漸漸睡醒。
睡眠長短與基因有關
張德輝表示,人需要有足夠睡眠,是因為睡眠時腦部並非停止運作,而是轉換另一個模式,休眠時讓腦部神經系統重新整理;像電腦一樣要不時更新,令速度更快及運作更順暢,翌日醒來腦功能更有效率。
他指,睡眠也能令免疫系統修復,令肌肉及骨骼生長。睡眠不足可影響腦部不同區域,如影響小腦令反應變慢、影響海馬體令記性轉差等,故必須有足夠睡眠。每個人所需睡眠時間的多寡,則或與基因有關。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