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10年,歐洲航天局(ESA)的無人駕駛彗星探測船「羅塞塔號」(Rosetta)終於結束近三年冬眠期,蘇醒進入準備狀態,進行史無前例的彗星探索任務。
內置鬧鐘在本港時間昨天(周一)傍晚6時喚醒「羅塞塔號」,之後探測船重新啟動彗星導航系統,燃點火箭推進器減慢自轉速度,並將天線對準八億公里外的地球,預計八小時內將訊息送返ESA。
研究太陽系起源
「羅塞塔號」2004年在法屬圭亞那太空中心升空,目標是向直徑四公里的「67P/丘尤莫夫-格拉西緬科」(67P/C-G)彗星投下登陸器「菲萊」(Philae),採集地底樣本做研究,科學家希望能從中找到太陽系起源的線索。科學界一直相信,彗星是太陽在46億年前形成時的原始遺物。
由於動力不夠,「羅塞塔號」之前要迂迴地飛越地球三次及火星一次,借助引力加速才能追上67P/C-G,其間曾掠過小行星斯坦斯(Steins)與司琴星(Lutetia)並傳回科學數據,2011年6月開始暫停運作節省能源。「羅塞塔號」最快今年8月會與67P/C-G相遇,11月就能投下「菲萊」,明年12月功成身退。
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