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行過彌敦道,一間商店嘅經理撲出嚟嗌住:「喂左先生,入嚟坐吓飲杯茶。」咦,冇嘢幫襯喎!點好意思阻人做生意?經理話:「哎吔,識你咁多年,過往你都有幫我買嘢㗎,可惜你人在中環,少啲過嚟尖沙嘴啫。」望吓舖頭,又好似冇人客噃,入去坐吓無妨。經理嘆曰:「我哋開舖四十年,以前專做美國人、日本人生意,唔知幾好,近十年啲美日豪客唔見晒,只靠一啲時時嚟香港公幹嘅商家,生意真係少咗好多。」點解唔轉型呀?彌敦道滿街都係內地人噃。經理話:「我五十年前在廣州讀完中學,逃亡來香港,嗰陣時我都算內地新移民,但已做慣咗美日客人生意,總係覺得同胞老套呢!」
哎吔,打開道門做生意,要見錢開眼嘛,但經理話佢唔識做一啲毛利率高到嚇死人嘅生意,見到錢都唔敢開眼。何謂毛利率高得嚇死人?經理話有一位新入行嘅年輕下屬A,嫌近來舖頭生意淡薄,佣金少,幾個月前轉行,多幾倍人工到銅鑼灣一間藥材舖做售貨員,藥房藥材舖係舊生意、新做法,每晚開業到凌晨一點,幾貴租都冇有怕。但下屬A最近竟然「好馬吃回頭草」,捨棄高薪回流,嫌錢腥乎?真係嫌錢腥㗎,下屬A對經理講:「我見到一啲來貨五十元以為可嗌價五百,點知老闆竟下令嘜價五千至一萬元,勢估唔到咁鬼貴仍然好賣得,自由行遊客竟一掃而空,老闆賺到笑,我做做吓,斬到同胞一頸血,於心不安,情願辭工不幹,返番嚟舊舖捱,樂得清靜,唔使日日講大話兼做到死。」
咁好賺,唔怪得最近見到一啲藥行在中環旺區出現,趕走財團連鎖店嘅分店。某日在中環余仁生老舖,見到有客人買保嬰丹,一買就兩打,余仁生啲成藥乜丸物丸竟然斷貨,架上無貨,店員話暫時斷市,等待工廠補單喎。中藥咁好賣,過往發夢都唔信,唔怪得一位親戚嘅親戚在藥行三十年,2013年初退休,大嘆賣藥30年,唔夠人哋做一年賺咁多。睇番啲遊客數字,2002年香港有內地遊客六百八十萬,03年有八百五十萬,04年正式全年有自由行,內地客劇增45%至一千二百二十四萬人次,到咗2012年就有三千四百九十萬人次,比2002年增加咗五倍,但同期香港零售面積(total retail space)大約增加咗1%咁大把,啲舖租有乜辦法唔狂升吖,一啲舖頭咪用盡方法大賺內地人錢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