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已久 齒剩幾枚(民主黨總幹事 林卓廷) - 林卓廷

唇亡已久 齒剩幾枚
(民主黨總幹事 林卓廷) - 林卓廷

前政協主席李瑞環曾以紫砂茶壺妙喻香港:紫砂茶壺的茶迹,不加茶葉,只泡熱水,自有茶香,洗去茶迹,茶壺頓失價值。可惜,人走不單茶涼,茶迹更是生厭,不惜多番大清洗,自毀茶壺。
日前發生《明報》無故撤換總編輯,朋友說唇亡齒寒;我認為香港傳媒的嘴唇早亡於鐵拳,只剩幾枚利齒。想不到隨即看到《am730》和《蘋果日報》遭大客抽廣告的報道,難道極左路線要讓香港寸齒不生?
九七前,香港雖然不民主,但港英政府尚尊重法治,維護廉潔,建立文官制度,保障新聞言論等自由,確立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相反九七後,董建華推行所謂「問責制」破壞文官制度﹔多次釋法令法治「烏雲蓋頂」(借用前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用語)。過往引以為傲的廉潔制度,因曾蔭權、許仕仁、湯顯明等高官貪腐而蒙污。傳媒界自我審查越趨普遍,具影響力的評論員屢遭打壓,近日更出現《明報》、《am730》和《蘋果日報》的受壓事件。種種事例告訴香港人:中央政府已放棄回歸初期的「溫水煮蛙」策略,改為「烈火焚蛙」的極左路線,誓要短時間內壓縮,甚至清除「反對力量」。
李柱銘先生憶述當年起草《基本法》過程時指,附件一和二列明2007年以後,香港可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辦法,因為當時中央政府研判,回歸十年內大致可控制香港,建制派應該可在選舉中得票過半。
有關研判大錯特錯,坐擁龐大資源的建制派,至今從未在立法會直選過半,只憑功能組別的不民主制度壟斷議會﹔中央欽點的三任特首民心盡失,先後「腳痛下台」、「背負貪腐惡名」、「民望表現失敗」。港共雖取得政權,但無法贏得民心。民心背向,不是因為傳媒無事生非,更非泛民主派「唱衰香港」,而是政制設計嚴重傾向大財團,令政府無認受性,施政背離民意,立法會權力失衡,令香港陷入無法管治的困境。
中央政府若不對症下藥,推行普選,解決香港管治的核心問題;反而推行激進的極左路線,以為用盡高壓手段,即可以控制香港。這其實不單令香港的民怨火上加油,更會進一步助長本港的激進力量,嚴重破壞中港兩地的關係。殷鑑不遠,2003年《基本法》廿三條立法威脅香港人的自由,導致民怨大爆發,董建華最終下台,難道中央政府要重蹈覆轍?香港人享有自由已久,豈會坐以待斃?新聞工作者屢被打壓,豈能噤若寒蟬呢?

林卓廷
民主黨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