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調查機構TrendForce預測,全球今年首季智能手機付運量出現季度倒退,是兩年來首次,主要受存貨因素拖累。儘管報告預期,今年餘下三季都會錄得季度增長,但這趨勢料難以持續,手機產品將與其他消費產品一樣,越來越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
據調查機構TrendForce預測,去年全球手機付運量達到9.45億部,即較2012年增加33.5%,其中第四季的付運量料增至2.65億部,按季及按年分別增長6.5%及32.2%,主要得益於期內蘋果推出新型號iPhone及購物旺季刺激銷情。
不過,受到存貨囤積拖累,報告估計今年首季全球智能手機付運量按季縮減5.1%,是2011年以來首次錄得季度跌幅。
蘋果搶市場 三星放緩
受惠新型號iPhone在中國推出,蘋果去年第四季銷售表現尤其出色,報告估計該公司期內智能手機付運量按季激增47.8%至5,000萬部,按年增幅為11.2%,在全球的市佔率到19%,當中70%(約3,400萬部)料為高端機iPhone 5s。相反,三星在期內的智能手機付運估計達8,000萬部,按季僅增長3.8%,當中高端機只佔38%比重,遠比去年第一季的50%為低。
另方面,就市場份額而言,市場仍由蘋果及三星主導,華為則以5%的市佔率排第三,Sony及LG表現繼續改善成為黑馬,前者第四季的智能手機付運量料達1,200萬部,按年及按季分別增加62%及1.6%,在日本的市佔率更達到20%。LG則受惠於生產Google Nexus智能手機,上季銷量料達到110萬部,按季及按年分別增長2%及57%。國內手機廠方面,連同排第三的華為,第四季合共有六家國產品牌打入十大。
美查中日手機商疑侵權
另外,據外電報道,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上周五向中國、南韓、日本和芬蘭等多間手機製造商,就是否涉嫌侵犯技術專利展開調查,以研究上述公司生產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是否涉及不公平貿易行為。
報道指,ITC是根據Pragmatus Mobile去年12月中作出投訴,懷疑上述公司出售的流動產品侵犯其技術專利,有否觸犯美國「關稅法」第337條規定。今次被ITC調查公司名單包括南韓三星、日本索尼、芬蘭諾基亞及內地的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