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公屋輪候冊上約23萬人申請數字有「水份」,當局正研究是否定期對輪候公屋的單身人士作入息審查,並調整計分制,令35歲以上單身人士比年輕申請人更快上樓。
截至去年6月底,有超過7.1萬名35歲以下單身人士申請公屋,其中47%具大專或以上學歷。張炳良昨指申請公屋數字有一定「水份」,「差不多年輕人夠年齡排隊都會去排隊,當中好多係咪輪到佢時,佢未必符合資格。」提及當局檢討申請公屋計分制時,會否將學歷及年齡納入考慮範圍,張說:「應唔應該去睇埋學歷,我知道社會上有相當意見認為唔應該,所以我哋要考慮清楚。」
被轟剝削青年住屋權利
他指讀完大學後,按道理不需依賴公屋,「如果社會話實際上,佢(大學生)嘅收入都應付唔到私人樓市,咁的確有結構問題。」他說,應該穩定供應和樓價,令有能力向上流動的年輕人轉向居屋和私樓市場。他又稱,房屋署現正研究調整公屋計分制,研究45歲以上申請人獲額外加分,再逐步擴展至35歲或以上申請者,並定期審查單身輪候者的入息和資產,減少不合資格的輪候人士。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委員李華明贊成當局定期審查單身輪候人士的入息和資產,認為公屋資源珍貴,輪候人數多,「有年輕人輪候公屋未必係有真正需要,只係社會氣氛導致」。不過,關注青年權益的青年聯社召集人江貴生批評,政府此舉只是迴避公屋建屋量不足的根本問題,剝奪青年住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