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願奴役的國度 (自由撰稿人 沈舟) - 沈舟

在自願奴役的國度 
(自由撰稿人 沈舟) - 沈舟

最近,一首北韓新歌《沒有他會死》在網絡上流行:「他那親切的聲音,縈繞在我們胸前;不管睡着,還是醒着,彷彿暖風吹拂心底;我們信任他,像天一樣高的德行…金正恩同志,沒有他,我們會死…」隨歌而行還有萬眾歡呼,熱淚傾盆的視頻畫面,被網民冠以「神曲」,與前不久金正恩誅殺姑父張成澤的消息構成交響,驚世駭俗。
五十歲以上的中國人對此並不陌生,文革中舉國上下行禮如儀的「三忠於」、「四無限」至今難忘。更令人深思的是,這種「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的愚忠在至今並沒有消失。紀念「毛誕」120周年時,曾當街耳摑一位對毛澤東有不敬言論老者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韓德強教授接受BBC採訪,堅持宣稱「毛澤東就是一個神」,而對記者質疑毛澤東要對文革中死了兩千萬人,損失浪費超過一萬三千億負責,韓教授卻不置可否。
以前常說民主國家的權力來自人民同意,而專制國家的統治者是自我賦權,未經人民同意。耳聞「神曲」,面對「毛粉」,這結論並不能完全說服人。四百多年前,被譽為「法國現代政治哲學的奠基人」之一的法官拉博埃西(Étienne de La Boétie)在其代表作《自願奴役論》(Discourse on Voluntary Servitude)中認為,若無人民的自願同意,專制暴君的權力就無從維繫。
拉博埃西指出,歷史上暴君的產生有三種途徑:選舉、武力和繼承。那些生而為王的人「將治下的人民視為他們繼承來的奴隸」。為甚麽人民持續同意被專制統治?拉博埃西認為:「確實,開始時人們是屈從於強制和暴力,但後來者卻是在沒有悔恨地服從,並心甘情願地做着前人不得不做的事情」,「因為他們甚至連自由的影子都沒有見到過,也根本不知道它,因而就不能覺察到他們在自己的奴役狀態中始終忍受的邪惡」。
另一種誘使人民同意的方法則是意識形態,「暴君為了鞏固他們的權力,經常想盡一切辦法來訓練他們的人民,不僅要對他們順從和卑屈,而且還要崇拜」。而被後人認為具原創性理論貢獻的,就是拉博埃西有關暴君「收買公眾同意」的分析:「暴君們會分發賞賜,一蒲式耳的小麥、一杯葡萄酒和一塊錢,隨後每個人都會不知羞恥地大喊『國王萬歲』。愚民們不知道,他們只不過是收回了自己財產的一小部份;沒有先從他們那裏拿走,統治者是不會給予他們的。」
拉博埃西近於悲憤地告誡人民,暴君「擁有的只不過是你們賦予他的用來毀滅你們的權力。如果你們不把自己的眼睛給他,他到哪裏得到足夠的眼睛來監視你們?如果你們不把臂膀給他,他又怎能有那麼多的臂膀來攻擊你們?」對於那些生活在以血檧獲得權力的金氏北韓和紅二代中國的無權草民們,對於被「所有權力都來自中央授予」的宣傳所洗腦的香港人民,這些話猶如警鐘長鳴。
「沒有金正恩,我們會死」,如此「神曲」的旋律,在香港也耳熟能詳。「沒有大陸,香港會死」、「對抗中央,香港完蛋」,這話出自於前港澳辦主任魯平之口,並被不少人認同,說明香港持「自願奴役」心態者大有人在。大陸向香港供水、供電及食物,原是互利互惠的市場交易,卻被認為是中央的恩賜。香港依靠自由行獲得收益,原本是將人民應該有的旅遊權利還給人民,也看成是中央施以中港兩地人民的恩惠。試問:還有多少「自由」有待開放,以獲得人民的「三呼萬歲」?!
拉博埃西主張:糾正權力的簡單辦法就是人民撤回同意,而毋須使用暴力,所以他被認為是最早的公民抗命和非暴力抵抗的鼓吹者。普選即將來臨,重溫拉博埃西,是屈從強權,還是堅守自己的權利?香港人民,請慎用你們的同意。

沈舟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