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獲進駐上海自貿區的外資行支行,陸續開業,因去年底人行公佈關於金融支持區內建設意見時,准許區內合資格機構旗下離岸賬戶口(FTN)的人民幣持倉,可在境外市場平盤對沖,故銀行界正探究如何透過FTN以人幣離岸價(CNH),與本港的外匯市場進行平盤交易,惟具體操作相信要待當局公佈細則釐清。
記者:劉美儀
業界指,關鍵始終是境外平盤後的資金,能否「打入」內地借貸及靈活度有多大,為防範流動風險,市場預期,當局或會設立淨額持倉上限及簡易申報制度。
人行去年12月初,公佈《關於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個人涉足境外證券投資、設立本外幣自由貿易賬戶的分賬核管及境外平盤等突破性建議。
中資行積極投石問路
星展(中國)及東亞(中國)的上海自貿區支行,已率先於本月7日在外高橋保稅區開業。
消息說,自貿區據點開業後,理論上銀行便可設立在岸(FTA)及離岸賬戶(FTN)兩本賬簿,惟暫時不會進行跨境外匯平盤,因尚不清楚法規上是否可行。境外平盤資金即使打入自貿區內,目前亦缺乏借貸渠道,除非可與在岸賬戶有一定調撥。據聞熟知內地市場運作的一些中資銀行,已積極投石問路,磨拳擦掌準備。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區執行董事王良享表示,會研究不同業務機遇,但暫未有具體結果,倘日後自貿區內支行的離岸賬戶,可透過CNH做到與本港或其他境外市場平盤買賣,對本港離岸市場及資金池,「當然有正面發展」。
東亞欲探究平盤安排
東亞銀行(023)貨幣及利率交易部主管陳德祥亦指,有興趣探究《意見》內相關平盤安排,但要待當局進一步指引,關鍵是FTN下,人幣資金是否可自由出入調撥,及借貸運用的彈性。
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早前接受訪問說,滬自貿區概念,主要以服務實體經濟及減低管制為依歸,有關跨境資金流動或其他金融安排,仍待詳情公佈,故暫難評論自貿區與本港外匯市場平盤操作的可能,但任何有利提高整體離岸中心資金的流通性,對本港發展一定增加好處。
數間大行財資主管均表示,區內與境外市場,透過CNH進行單純外匯交易及平盤,日後是有可能實現,但為防禦境外資金忽然大量湧入流出,相信當局會設特殊避險安排,如銀行要快速申報流向,或設淨額持倉上限管制風險。
另一大行主管估計,人行提出《意見》是拋磚引玉,等待市場回應具體操作建議。對自貿區會否形成另一個CNH離岸市場,他說「要有雙邊買賣興趣」及借貸出路;現時海外有驅分本土(DBU)與離岸賬戶(OBU)的銀行業市場,如台灣及新加坡等,基本上OBU是不會覆蓋本幣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