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齣講述由1941年穿梭至2014年的港產音樂劇,最新公演的劇本穿插了反國教、六四集會、七一遊行等時事題材,作為現今香港的寫照,導演指目的在於提醒香港人,自由民主的可愛,認為香港人已迷失多年,是時候找尋出路。
記者:彭美芳
由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生成立的獨立藝團「演戲家族」,今年重演音樂劇《遇上1941的女孩》,並因應港情,加入了新元素。《1941》是1993年由資深電視編劇周旭明創作的劇本,故事講述一名現代迷失青年,因一場大火昏迷,靈魂穿梭至1941年,和一名窮少女拍拖,由於時值日軍侵華,這名現代人被當代人的犧牲精神所改變,不甘坐以待斃,最後更選擇留在1941年,守護香港。
新版《1941》有不少片段與港人息息相關,例如青年的父親向昏迷的兒子讀報,提及港人湧台移民;接近尾聲播放香港歷史片段,由颱風溫黛一直說到沙士抗疫、六四集會、七一遊行及反國教等。場刊結尾說:「此劇謹獻給所有為我城發展,為夢想奮鬥的香港人。」鼓舞港人要更勇敢實踐夢想。
「有夢想但唔做係妄想」
新版《1941》導演兼藝術總監彭鎮南接受訪問指,選取六四、七一、反國教等時事,目的為呼應今日的香港,「啱嘅事就要去做」,就如劇中1941年的港人,義無反顧加入民間義勇軍,對抗日軍,「無特別針對個別事件,不過自由民主博愛嘅普世價值,我哋仍然追求」。他說:「如果你有夢想但唔做,就係妄想。」他認為普選的制度應該大家一同爭取,就如戲中人為保護香港而犧牲小我,因為「香港係我嘅鄉下,我做乜要走?」
周旭明1993年創作《1941》首演版本,今次無參與重演修改,只以觀眾身份重溫。新版本令他想到香港年輕人應拿出勇氣面對未來,「香港人要爭取自己未來,佔中可能是其中的方法」。他對政改諮詢感失望,「五個月諮詢,𠵱家都兩個月啦,諮詢咗啲咩?」他認為香港需要更多的「黃之鋒」(學民思潮召集人),「因為成年人講大話太多,年輕人點可以旨意上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