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港股跟隨外圍「上上落落」,仍未找到一個明確方向,散戶們亦惟有「跟風炒」,故輸多贏少。跟多名基金經理討論過,原來基金們亦暫未為新一年定下既定投資方針,因經過細心研究,發現每一個板塊都各自有自己的缺點,同時,目前很多事情亦並不是太過清晰。
就好像現時市場普遍均預期歐美經濟今年將持續復蘇,若買入與歐美經濟關係密切的工業或出口股,不就是可「食盡」復蘇升浪?無錯,今年歐美經濟表現當然會好過中國,相關股份被看高一線亦非常合理,但問題是由於市場早已洞悉相關情況,很多相關股份於去年中已開始上升,現時買入似乎有「摸頂」風險。
買入壞消息已盡出的內銀股,博反彈又如何?這個想法亦相當「正路」,皆因由利率自由化、地方債變壞,到內地錢荒,可以想像得到的壞消息,於過去數月確實是傾巢而出,但問題是前述的壞消息仍在發展當中,有些還要是有進一步變壞的迹象,似乎目前仍不是買入良機。
大型國企或地產相關股份又如何呢?不好意思,市場共識是內地政局仍未穩,「買錯邊」的代價,有可能是今年一開始便蝕一至兩成,所以大家也不敢大手買入大型國企或地產相關股份。股價破頂的不敢追,「跑輸」的又不敢買,怪不得大家都只有落力「炒」無往績的新股呢!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