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雋穎報道】童書的世界,不只王子公主的邂逅;談公民教育,也不限學校課室之內。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昨天發佈《公民教育小書單》,細選52本適合幼兒至高小的童書,助家長透過深刻的繪本,與小朋友討論如人權、自由、平等、公義等普世價值。家長組更邀請台灣繪本專家林真美到場,跟大人們談以感染代替說教的美好。
逾百家長參與發佈會
「我哋唔想有破冇立,亦認為公民教育唔應只係學校嘅責任」,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認為,公民教育不只是教排隊、禮貌等,更應包括公民權利與義務、人權、平等、尊重等抽象概念,童書正是一個很好的媒介。今次書目列出的52本,由關注組四名核心成員選出,分成幼兒、初小和高小三類,並在每本書上附註核心價值關鍵詞供參考。陳強調,書單只為提供參考,絕不是權威,「如果小朋友真係唔鍾意睇某本書,咪由得佢囉」。
在書單發佈會上,關注組邀請台灣繪本文化推手林真美和獨立記者蘇美智,與現場百多名家長談談何謂好的繪本。二人不約而同選了出自日本作家長谷川義史的《我吃麵的時候……》分享,「小男孩在吃麵的時候,隔壁的貓在打呵欠,隔壁的隔壁有人在看電視……」,每翻一頁,都有個「隔壁的」小孩在做些甚麼,但隨着書頁越翻越後,空間越拉越遠,直到畫面出現勞動的、捱餓的甚至「倒下的」小孩,來到沉重的結尾。這本繪本以重複的韻律,讓孩子明白每個瞬間都有幸或不幸的小朋友的處境,不用說教、說道理,自然就可建立同理心。
主張家長讀給孩子聽
林真美認為,「繪本是詩人與藝術家送給孩子的禮物」,好的繪本其文字應是精練而口語化的,因其最主要的讀者是學齡前後的小朋友,他們未能獨立讀文字,但有很強的看圖能力,故她主張繪本都應由家長讀給孩子聽。更重要的是,好的繪本必須由孩子的角度出發。她稱,市面上充斥許多以成年人出發,為了教育功能而注入的內容,往往與小孩子有距離。蘇美智則表示,不少繪本都很勇敢地討論各種議題,圖文配合的感染力很強,「繪本唔會開宗明義話教人唔好講大話,反而會打開一個空間,讓大家可以不同角度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