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反駁核霧染 指鈾難進空氣

專家反駁核霧染 指鈾難進空氣

霧霾源自「核霧染」?這一說法近來在網上熱傳,引發公眾對「核霧染」高度關注。北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小川、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陳曉秋近日出面澄清,稱說法並無科學依據和直接證據支撐,相當不負責任。
他們認為,放射性物質在自然界普遍存在,重要的是空氣中飄浮的粉塵顆粒是否含有放射性物質,以及放射性物質是否達到對人體有害的程度。譬如鈾是最重的天然核素,通常表現為顆粒物,但要進入空氣非常難。而國家核安全局網站公佈的輻射環境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8月至今,全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均處於正常的水平。
「核霧染」風波緣於自稱「物理博士」馬某的文章。他指華北霧霾是因空氣中飄浮的粉塵顆粒帶電,而帶電原因,則是來自內蒙大營地區煤礦的放射性鈾,他把導致霧霾的核輻射稱為「核霧染」。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