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新年後客次港島,承橋公老師招飲陸羽茶室,席間請教作文之法,適在星期六,老師說明天《蘋果日報》〈蘋果樹下〉有上海安迪文章,寫〈沈曾植繪事〉,你可以看看,值得一學。次日遂早起買報,回旅舍中仔細拜讀。文章提到的沈曾植山水畫,我在拍賣預展上看過,印象很深。沈寐叟書法常見而畫作稀罕,陸先生鉤沉稽考,排列史料一點不枯燥,讀過受益。提及收藏沈寐叟作品的寶寐閣,立刻想起鄭逸梅先生寫的《寶寐閣主人蔡晨笙》,再就是橋公寫的《寶寐閣》,談往事、談書法,也談到沈曾植和蔡晨笙。蔡氏是寧波人,古稱鄞,或四明,號隨翁,多齋。近年過眼經手蔡氏舊藏寐叟書法約有數十件,大多袖珍小幅,或臨帖,或自書,都是斷簡零篇,甚至有剪貼成對聯的,雖字小如豆,長不及尺,卻精心裝裱,並有蔡氏親筆題記,鑒藏印如「寶寐閣主蔡晨笙珍藏沈寐叟墨寶」、「蔡氏寶寐閣」、「蔡晨笙所藏寐叟真跡」等,其中「寶寐閣」一印見有多方,朱白文均有。
曾見拍賣過《寶寐閣圖》手卷,畫家汪琨辛卯年(一九五一年)七十五歲時所畫,前有沙孟海題引首,後有陳運彰題《沁園春》詞一首,接着是蔡晨笙自題,錄王蘧常先生為作《寶寐閣記》長文,文章記:「鄞蔡晨笙先生,業於賈而耆古今人書,能精別高下。中歲以後乃獨耆吾師沈寐叟,尤喜其晚年所作,大至豐碑巨障,細至零縑斷劄,無不收,收必精裱褙詳疏記,無慮數百軸,皆朱鈐曰《寶寐閣》。叟卒後,名益重賈益昂,先生不憚傾其家貲。叟書多贗作,先生能望氣辨雲,收叟書者皆欲得先生一言為取去。叟書晚有奇悟,越晚越變,越變越怪偉,先生能按手跡定年歲,不少爽。吾嘗謂先生為叟書知己,先生亦自許。」
其後,蔡晨笙又添案語:「王君蘧常工詩古文辭,尤擅長章草,為當代一大家。年來養家居,杜門習靜,右寶寐閣,見者僉謂非蘧老大手筆不能成此記,非此記不能盡洩叟書之原委衍變,而寶寐閣所耗之數十年精力,亦賴此記而益彰,誠篤論也。此記作於庚子之冬,距今丁巳亦既十餘年矣。予老矣,未來歲月知復幾時,乃以此記儷以沙君之齋額、汪琨之畫合為一卷,詎意本記幅式與額圖迥異,不獲己乃力疾,重錄一過,目眊手強,屢書屢輟, 閱二日而始竟。筆枯墨澀,絕不足觀,所冀後之見者以予八十開二老人猶作此端楷,或能憐而諒之者歟。丁巳冬至後二日,寶寐閣主蔡晨笙跋。時年八十開二。」丁巳是一九七七年,據此可知他生於一八九五年,而卒年不詳。
寐叟書名隆重,晚近以來推為大家,眼下一紙真跡幾乎過於明珠駿馬。而蔡氏手筆除了寐叟墨寶旁的題識外少見整幅作品,巧得很,自港還鄉不數日,即獲見一軸,正文寫七言律詩,唯缺首聯,字體仿寐叟而較溫和,款識寫一段書論,自運其體,稍見放縱。引首是《寶寐閣》長方朱文印。末鈐「晨笙」白文方印。懸諸壁上,寐叟腕下風神恍若其間。鄭逸梅在《藝林散葉》裏記載寶寐閣位於上海南京西路石門二路口,車聲徹夜不絕,蔡氏以汽車之一稱市虎也,乃榜其居為虎嘯樓。這是蔡晨笙除了寶寐閣外的又一個齋號,未見其用過,唯賴鄭氏之筆而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