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9月入學的小一統一派位今天截止報名,跨境童必須報讀專用校網的學校,惟可供爭奪的北區小學學額僅得300多個,僅是北區港童專用學額的四分之一,有雙非跨境童遂報上水姨婆住址,變身北區港童穩入區內小學。北區校長會估計,「假北區童」或多達300人,影響港童入學機會。
記者:倪清江 朱雋穎
統一派位報名昨天起一連兩日進行,家長需到住址所屬校網的派位中心選報學校。教育局今年為跨境童另設專用校網,於屯門、元朗、北區和大埔八個校網加班或加位,另加東涌、馬鞍山和黃大仙六間小學,總數3,177個學額供跨境童報讀。
今年將有約4,000名跨境童升讀小一,扣除去年11月經自行派位獲得取錄人數,尚有2,800人需參加統一派位。教育局在上水、天水圍和屯門西共設四個跨境學童派位中心,其中850人獲分配到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派位中心報名,排頭位的福田家長陳先生昨凌晨4時許已在校外等候,「以為早一點會好些,不知道沒關係」。
避報讀跨區專用校網
今年北區三校網(上水、粉嶺和沙頭角)共有1,241個學額供原區港童報讀,比跨境學童專用校網內北區學額多三倍,吸引家長諗計令子女變身北區港童。昨天所見,十居其九都選報北區小學,雙非家長朱太屬於少數,「我報大埔小學,因為太多人都報上水、粉嶺,大埔有機會抽到」。
上水今年僅得650名學童需要參加統一派位。昨到上水派位中心石湖墟公立學校報名的陳女士,是以姨婆身份,為姊姊的一對雙非孫兒報名。她表示,兩童在深圳讀幼稚園,冀9月到上水讀小學,遂用她的住址報讀,因而躋身上水校網,「(第日)由我湊,住我屋企」。
港媽斥「教局查唔到」
這種跨境變「假北區童」並非單一,上水港媽侯太表示,兒子就讀的幼稚園甚多跨境童,不少人在去年新學年突然報稱上水地址,「有少少唔開心,因為競爭會大咗」。對於跨境童報稱本港親友住址,甚或付費給監護人照顧,另一港媽劉太指有此現象,「我都有聽過,冇辦法,教育局又查唔到,根本有漏洞」。
雙非媽媽蕭太表示,知道有跨境童家庭專程搬到北區租樓居住,她也有親戚在上水公屋居住,想過報其地址,其後覺「造假」而放棄,但批評跨境學童遭歧視,「一間學校畀50至60個香港人,但畀跨境得10個,有歧視」。
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表示,去年自行派位階段收到的報名表格,有十多份是由監護人代跨境學童報讀,比往年只有兩、三份增加數倍。他透露,其他校長都反映有同樣情況,「每間學校有10個嚟計,我哋北區有28間小學,就有280個」。他指監護人情況屬灰色地帶,仍算合法,「係咪中介人,唔知,阿嫲阿爺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