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發表了的施政報告(應叫財政施政報告才對),貧窮人士受惠,中產最受影響,因為扶貧的錢不知從何而來。我不反對扶貧,但沒有止境、沒有篩選的大量輸入要照顧的人口,全世界也不會這樣做。
政府扶貧 中產付鈔
內地自由行帶旺了香港,卻不是全民受惠。若香港有銷售稅,情況會好一點,最少內地旅客在香港消費時,香港可以分到一些稅款,以改善民生。如今錢是由稅款而來,而稅款多是由中產而來,他們有難了。
甚麼叫中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我認為個人收入最少有3萬元,才可以算入門級的中產,即是每日有1,000元可以使用。兩人家庭月入要6萬元,如果兩人的總收入有3萬元,不可以算是中產。其實中產的定義原本不是以金錢為單位,而是以生活的質素為單位,即是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質素,如有樓、有車、子女有好的教育、可以經常去旅遊、可以喝紅酒、 喝咖啡,並可以享用較佳醫療服務。
月入3萬元,可以租住一個小單位,沒有車的可以在有需要時以的士代步,可以去好一些的餐廳,因為一天有1,000元的budget。收入高一些的,當然更為鬆動。
香港稅制是簡單,但不太公平,非常富有的不用繳納較高百分比的稅款,造成嚴重貧富懸殊。低收入的不用繳稅,非常高收入的有大比例的稅後收入,餘下是所謂的中產。以月入3萬元為例,每年26,250元稅款,差不多是一個月薪金,每天可花的就不是1,000元。
由以前做法可見,經濟好景時減稅,經濟下滑時加稅。由誰來付鈔?當然是中產。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