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生命影響生命,年僅18歲的梁志強,難忘父母病重入住療養院時,醫護人員不離不棄,因此立志成為護士,以扶助病人回報他們的無私付出。父母雙亡曾令志強失去方向,幸獲社工、老師和朋友支持走出幽谷,去年文憑試考獲38分佳績,如願入讀中文大學護理系,距離圓夢只差一步,逆境自強精神更獲社會福利署「壯志驕陽」計劃最佳成就獎。
記者:袁樂婷
年僅18歲的梁志強,臉上仍帶稚氣,言談間卻流露超越同齡的成熟穩重。志強的父母分別在他小四和中三時先後因病離世,在港沒有親友可照顧他,遂由社署安排入住兒童之家。
志強說,母親患腎病已久,早有心理準備她會隨時離世,但真正面對時仍感不知所措,「突然心一沉,覺得冇咗個依靠,冇晒做嘢嘅動力」。慌亂之中,他想起母親希望他「讀好書、做個開心嘅人」,決心振作。
獲社署頒獎嘉許
他自言小時候「好曳」,試過趁母親睡着,偷偷離家踏單車,半小時後「踩到攰想番屋企」,半路卻見母親手執藤條到處尋找他,懂事後回想,方知內疚,「媽媽當時已經40幾歲,仲要佢擔心,夜麻麻落街搵我」。
他也難忘某年母親生日,他買了一件粉紅色羽絨送給母親,她高興得流下眼淚,「幾十年後諗番都唔會有遺憾,因為同媽媽過咗最開心嘅日子」。
同是18歲的阿亮,也經歷父親離世、母親長期住院治療的困境,自6歲起入住兒童之家至今。阿亮樂觀面對別人眼中的不幸,「可能冇咗父母保護,所有嘢都要靠自己,但我覺得自己唔算最差」。他自言喜歡思考,計劃在大學修讀哲學系或心理學系,學習更多思考方式之餘,也期望藉自身經歷和知識,鼓勵年輕人自信自強。
本港目前有702名兒童因父母雙亡、入獄或有長期病患等問題,須由社署安排入住兒童之家,或由寄養家庭照顧,社署署長葉文娟代任監護人。社署每年均嘉許表現突出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