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提出,放寬全港未來可發展區的地積比率兩成,被質疑是明益地產商。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只表示,發展商即使要增加地積比,也要經過城規和補地價等程序。
張炳良認改劃有難度
陳茂波昨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一同向傳媒闡述新一份施政報告的相關政策內容。對於有指增加兩成地積比只會肥了發展商,陳茂波表示,即使加發展密度,發展商亦要面對補地價及城規改劃關卡,而一些已有詳細發展計劃的地區如新界東北、洪水橋、元朗南和東涌新市鎮擴展等,地積比不會再增加。
在缺乏土地供應下,施政報告聲稱四年後新建居屋量由5,000個單位增至8,000個單位,被指有篤數之嫌,張炳良表示,只要政府提出的多管齊下措施順利,例如更改土地用途及新發展區按計劃推展等,日後有信心有足夠土地應付建屋量。但他承認要改劃土地難度不少,因為要面對地區人士的反對,希望社會各界都能支持。
至於港島老牌公屋華富邨將計劃重建,張炳良指仍在初步研究階段,未有具體發展時間表,但當局同時會檢視其他老舊公共屋邨,尋找合適重建項目,至於日後會否重新引入私人參建居屋模式,他稱言之過早;而由於房協規模細,故新居屋未必適合交對方分擔。
有商界指政府推出的回收基金可能演變成全由非政府組織負責,黃錦星認為計劃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回收率,故歡迎民間組織和商界共同參與,所以不會只限回收業界參與。至於復修堆填區計劃或導致部份地方偏遠的地點無人願意參與,黃錦星表示計劃開放予全港各界參與,故有信心不同地區的復修堆填區計劃可有不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