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島區名校聖嘉勒小學為翻新校舍舉行校內籌款,但捐款並非多少無拘,而是充滿階級意識。派發予學生的捐款表格列明捐款分為三級,捐3,000元或以上才可以在校門附近留名及獲贈楓葉徽章。有學生家長批評捐款方式對貧窮學生形成標籤效應,扭曲年幼學童的價值觀。
記者:麥志榮 朱雋穎
籌款活動由聖嘉勒小學家長教師會舉辦,據由家教會主席尹德儀發給聖嘉勒小學及幼稚園家長的通告顯示,學校大門至操場一段路將命名為「楓之徑」,牆上將掛上巨型楓葉掛畫,捐獻者的名字會刻於畫上的多個小格內。
家教會發出的捐款表格卻顯示,並非所有捐款者都可以留名,而是嚴分階級。表格明確列出了捐款金額供家長選擇,分為三級,捐3,000元,只可在畫的下方小格留名;捐10,000元,可以在中間位置小格留名;捐30,000元才可以在畫的上方小格留名。捐款3,000元或以上者亦會獲贈一個楓葉徽章。至於捐款少於3,000元或無法捐款者,則一無所有。
老師:剔一剔就有靚徽章
有學生家長指出,老師在課堂上不斷向年幼學生洗腦,「老師話只要剔一剔就可以,好簡單㗎,仲可以有一個好靚嘅徽章,好靚㗎!」對家長形成壓力,若捐少於3,000元,子女沒有徽章,在校內隨時低人一等,而一些並非富裕的家長要應付學費書簿雜費已很吃力,根本無法額外付出數千元。「小朋友喺小學嘅時候係建立自我形象同自信心最關鍵時間,學校仲話校風純樸,畀個咁樣嘅環境同價值觀學生,學校都變成學店。」
聖嘉勒小學校長潘國珍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捐款者所獲的小格不一定要刻上家長或學生名字,可選擇刻任何紀念感恩字句。家長教師會回應指,送楓葉徽章予捐贈者是聊表心意,現決定贈予全校學生每人一枚以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