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藏書之王 - 周運

蘋果樹下:藏書之王 - 周運

米蘭多拉的喬萬尼.皮克(Giovanni Pico della Mirandola)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學者,他身上有尋求冒險和追求知識的浪漫特質。皮克1463年出生於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他選擇了智識的生活。二十一歲時,他結識了當時最偉大的學者巴爾巴羅,並進入了費奇諾和洛倫佐本人的弗羅倫薩核心知識圈。而兩年後,他因綁架徵稅官的妻子而面臨死刑的威脅。因為費奇諾寬容大度地為他寫了長篇辯護辭,大意是說像皮克這樣的英雄不能用常規行為標準來判斷,洛倫佐下令釋放了皮克。他開始過一種冒險的精神生活。
安東尼.格拉夫頓的研究指出,皮克貪婪地熱愛老書,而研究新書的願望也給予了他和其他知識分子交往的共同基礎。費奇諾就高興地回憶起他們初次相識:「正當我用拉丁文出版柏拉圖時,科西莫的英雄靈魂某種程度上也為喬萬尼.皮克的英雄心靈所激勵,就因為他來到佛羅倫薩。」文學計劃可以創造新的人際關係,而書也可以如此。作為一種理想的傳播手段,書的交換可以維持和促進與遠方朋友的關係。皮克的通信顯示他積極和遍布意大利的學者與收藏家聯絡:他借出、借入圖書,提供自己沒有的書名,有時尷尬地承認他無法把手從別人借給他的書上拿開。
而閱讀遠遠不只是的愛好,在皮克後期的生活裏,它成為一個讓人沉迷的工作,這讓他與書一起過着離群索居的生活。愛書和愛冒險常常是一樣的,皮克並不安於舒服閱讀,他有強烈的意願挑戰精神與法律的權威。皮克的哲學構想與他的學術研究和愛書癖有密切的關係。十五世紀,一個萬能的讀者必須是一個萬能的獵書者──一個幽暗商店的幽靈,一位優雅寫工的恩主,一名拜訪已建立的藏書的常客,只有通過大量私人的方式,並直接與所有圖書貿易的領域接觸,才能讓一個人獲得百科全書般的知識。當很多朋友稱讚皮克的聰明和學識,皮克回答說:「你們沒有理由恭維我或我的頭腦,看看我多麼辛苦地工作……同時看看我的貿易儲備,我的圖書寶藏。」他向朋友展示自己豐富、擺放整齊的書齋,裝滿各種書籍。皮克認為,他為了收藏書所花的金錢、時間和努力是他成就的很大組成部分。對於愛書人皮克和哲學家皮克要一視同仁。
皮克早年就開始藏書,1481年8月,皮克年僅十八歲時,費拉拉的喬萬尼.馬斯卡里尼就為他抄寫了一部普林尼的《自然史》,他讀過米蘭多拉的藏書,這些書在系統性和物理上讓皮克對圖書王國有了樂觀的認識。康帕內拉悲哀地指出,與他自己貧窮和缺少藏書相比,皮克有能力獲得他所需要的所有材料。實際上康帕內拉認為,皮克苦苦迷戀於人類之書而讓他對自然的奇跡,上帝之書視而不見。
1494年11月,皮克死時留下1,100多部藏書。其收藏可以與同時代最大的私人藏書家貝薩里昂相比。其中157卷希臘文書籍,124卷希伯來文等書籍。而當時醫學人文主義者尼古拉.萊奧尼塞諾價值極高的藏書,也不過只有345卷,希臘文書籍117卷,而其他普通學者的藏書不過50卷左右。皮克無愧於當時的私人藏書之王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