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田車公廟大殿的後窗,還可以窺探昔日古廟的面貌。1994年華人廟宇委員會斥資約4,800萬港元建新廟,車公像由一個花牌大小搖身變成27米巨像。2008年進行優化工程,惜圍牆加上四靈獸的浮雕、屋頂的蝙蝠金錢圖案等不配合車公廟的歷史文化意義,廟祝變經理,商業活動頻繁。善信到廟求問財運、事業、姻緣,有多少人知車公是位深諳醫理的將軍?車公在沙田發揚光大,是車公靈驗還是商機使然?
記者:陳芷慧
攝影:陳永威、楊錦文、劉永發
誰是車公?
相傳車公為南宋末年宋端宗國舅楊亮節旗下一名勇將。南宋末年南方沿海地區疫症連連,車公威武善戰同時深諳醫理。後來蒙古侵略中原,宋帝昺南下來港,車公勤王護駕。及至明代鄉民為紀念車公生前恩德,追封車公為大元帥立廟供奉。
車公有三代?
第一代:車公鼻祖 元朗橫洲二聖宮
香港史地掌故研究者周樹佳表示二聖宮建於元末明初,是香港最先供奉車公的廟宇。二聖宮正殿主要供奉南海守護神洪聖大王,於右偏殿中才供奉車公。
第二代:建於明代 蠔涌車公古廟
西貢蠔涌車公古廟建於明代中葉。有言宋帝昺與車公等人南下,車公駐守西貢,於明朝建廟紀念。車公廟研究者潘小文亦表示,蠔涌曾發生疫症,加上西貢一帶有五座山頭,形成「五虎下堂」煞氣形勢,明代時村民向元朗橫洲二聖宮借車公建廟,保村內家宅平安。
第三代:沿自清朝 沙田車公廟
嘉慶年間的《新安縣志》已有「在縣東九十里瀝源村下有車公古廟」的記載。據說瀝源一帶曾發生疫症,村民研究縣志,得悉車公元帥所到之處,疫症即止。蠔涌父老認為車大帥須坐鎮當地,於是沙田村民只有將蠔涌車公古廟車公孫兒神碑請走,建廟供奉。另有說法,車公廟前三河滙集,風水殊佳,建廟旺丁旺財。
沙田車公廟 建築不正宗
沙田「九約」與田心村村民一直為車公廟擁有權爭持至今,加上廟祝乘遊客眾多,收取每位三元至五元入廟費。車公廟終在1936年歸入當時華民政務司的華人廟宇委員會轄下管理。鑑於80年代善信眾多,香油錢不絕,90年代花費差不多五千萬擴建。08年再優化,圍牆飾以「青龍」、「白虎」、「朱雀」及「玄武」合稱四靈獸的浮雕;廟殿的正脊飾加雙龍寶珠陶瓷雕塑及神獸吉祥物等。可惜蘇萬興說:「這個嶺南廟宇色彩的裝飾不正宗,失去歷史味道。」
對聯平仄不合
正門對聯:繞繞祥雲融匯城門河水,浩浩靈氣車公鎮護沙田,「繞繞」對「浩浩」,錯在兩組均是仄聲,上聯「融匯」可作動詞,但對不上下聯人名「車公」;「城門」地名亦對不上動詞「鎮護」。對聯上並無署名,作者無從稽考。車公廟本來沒有獅子像,但有謂「簷前獅子惡到氓」,獅子增加廟宇威勢亦有驅邪之用,擴建時於正門前及古廟頂上都加上獅像。
蝙幅金錢俗氣
車公廟優化後加上蝙幅金錢圖案(左圖),雖更為美觀,但福氣及錢財俗氣不配車公形象,一般只於祠堂出現。
藻井(右圖)是中國建築中一種頂部裝飾手法,傳統由多層斗拱組成,由下而上不斷收縮成斗形,此為配合現代廟宇建築的做法。
鐘鼓不齊鳴
一般古廟內都有鐘鼓,正宗應是上鼓下鐘,上香拜祭前鐘鼓齊敲,以示神明。現在的沙田車公廟殿內,善信一般先跪拜上香,最後才敲鼓,次序倒轉。
贔屭傳說
中國傳說中龍生九子,六子贔屭(音:鼻氣)經常在河裏興風作浪,大禹於是把巨大石碑壓在牠背上。古廟上贔屭常作石碑的基石。內地善信到車公廟,常把錢幣放在贔屭頭上希望帶來好運,實質對神靈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