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泰國反對派領袖素貼發動的「癱瘓曼谷」行動,是要爭取民主還是破壞民主,只怕不容易說清楚。從參與人數來看,行動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從素貼及行動高喊的口號來看,幾乎所有都跟民主有關(如還政於民);從爭取目標來看,他們要打倒的是壟斷政權的他信家族。
可是看清楚的話,運動卻有點走樣。素貼要推翻的是一個經確當程序選出的民主政府,要打倒的是一個在上次大選贏得多數人支持的總理。素貼及黃衫軍要建立的是一個凌駕憲法、凌駕制度、不知如何組成的「人民議會」,還要由他及支持者規劃選舉制度以免他信及紅衫軍再掌權,由他們決定誰能當總理。換言之,素貼及他的黃衫軍是要推翻現行的民主選舉,改為建立他們屬意的「民主制度」,是要把自己變成國家的監護人,超越憲法及政治過程之上。像這樣凌駕憲法與制度之上的做法,是爭取民主還是反民主,實在不好說。
從歷史上看,泰國反對派的想法不算罕見,在一些國家特別是新興民主國家不時看得到。已故印度總理甘地夫人及她的國大黨政府任內貪污腐敗,但她以保護憲法、保護民主為理由拒絕辭職,並頒佈緊急狀態令限制反對派的活動。其他如土耳其軍隊、泰國軍方、巴基斯坦軍人都以國家監護人自居,認為他們才能保護國家,避免國家變質。
民主制度需要監護人這種想法,說的最有力、最動聽的要數南美解放英雄Simon Bolivar。十九世紀初,他一手打敗西班牙人,成功解放哥倫比亞及南美洲多個國家,並希望仿效美國在南美建立民主共和國。但Bolivar擔心剛有投票權的大眾容易受騙,令民主變質,便希望有票箱外的機制確保人民不會因短視或受騙,讓野心家、騙子乘虛而入。
公元1819年他發表著名的Angostura演說,指出南美洲人民在西班牙治下經歷的只有無知、爭拗與被奴役,不懂民主自由為何物,也缺乏自主經驗與知識。要在南美實行民主代議制的話,國家需要像英國及古羅馬那樣設立由大老、賢人、智者組成的世襲元老院、上議院。他們由於不用討好選民,不受短期利益羈絆,又有訓練與歷練,可以無畏無懼作為國家及政府的諍友,避免國家走上歪路。可惜,Bolivar沒有身體力行設立元老院,反而走向個人專權,但他的想法影響不少南美領導人,他們都愛在落任後化身為國家監護人,來個垂簾聽政。
新興民主政體是不是真的像素貼、Bolivar所說的那樣需要有凌駕票箱的「元老」或「賢人」,需要有一個「護國公」(guardian)肯定是個富爭議的問題。然而,不管從理論上或操作上也不容易找到社會共識的監護者。新興民主國家最需要的是建立憲政、建立人人平等的法制、打破政治特權。假若讓小部份人享有凌駕人民授權、凌駕政制的權力,作為權力本源的憲法隨時變成一紙空文,只能約束無權無勢的人,起不了平衡各方利益及解決爭議的作用。
從運作上來看,「護國公」權勢地位既在政府或議會及政府之上,各派勢力自然把爭逐的矛頭指向這個新架構或組織,把戰場從議會改到元老院或護憲委員會身上,權鬥依然繼續。
更糟的是,這樣的監護人組織或人民議會難有公開公平的產生機制,靠的可能是領袖魅力,跟當權派的關係以至赤裸裸的暴力(軍官),跟客觀上得到多少選票不可同日而語,也難以令不同意見者心服口服。可以想見,素貼「癱瘓曼谷」逼英祿下台的行動換來的絕不是一個公平的政治新秩序,而是更多紛爭、更多爭議、並容易形成專擅的權力,對健全民主體制沒有甚麼好處。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