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族裔學中文政策含糊

少數族裔學中文政策含糊

【本報訊】本港少數族裔學生非以中文為母語,常因中文程度稍遜被拒大學門外。融樂會指出,前日施政報告首次肯定少數族裔應獲平等教育權利是突破,但僅模糊地指將提供「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架構」,沒有承諾落實課程目標及評估準則等,「叫啲學校點實踐?」質疑政府再施語言偽術。

教師促訂評估準則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中文老師叢麗明表示,本港沒有為少數族裔設計的中文課程,要靠老師自訂教材。
少數族裔學生又被迫與中文為母語的學生同考文憑試,大部份學生鎩羽而歸,如改考在港認受性較低的英國綜合中等教育證書(GCSE),則「考完等於冇考」。
她促政府訂立清晰的課程目標、考試及評估準則,少數族裔學生才可受惠。融樂會執委會主席吳靄儀(圖)強調,不應視少數族裔為二等公民,促政府制訂涵蓋幼兒至中學、並以中文為第二語言的課程,讓少數族裔學生有機會升讀大學及融入社會。融樂會將去信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及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促改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