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交所(388)有意跟隨內地步伐,研究設立漲跌停板機制,間接對股份升跌幅作出控制,以免股價於短時間內出現極大波動。有關建議雖仍在初步研究階段,惟業界普遍對實施停板機制有所保留,並暗指港交所研究屬多此一舉,更會影響本港作為自由經濟市場的地位。
記者:吳永強
對於港交所研究推出停板機制,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擔心若未有清晰的指引配合,或會影響股票市場定價自由,容易對市場造成干擾。他認為,「停板機制要有清楚嘅指引,係要針對唔正常嘅股價波動,唔應該影響埋正常嘅供求關係。波幅幾多?停板停幾耐?全部都要有guideline畀投資者知道,唔係就會干預到市場運作。」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更直指引入停板機制,會對本港作為自由經濟市場造成嚴重影響,並認為現時港股運作正常,毋須特別加設規限,「𠵱家見唔到股市有咩失衡嘅情況,未見到有需要去引入!」他又認為,港股若設立停板機制限制、令股價波幅間接受到控制,更有機會令擬來港投資的海外基金卻步。
于正人:毋須設新機制
有從事沽空圖利的對沖基金經理亦認為,香港是否設立停板機制並不太重要,「即使股價停牌,還有場外交易(OTC)。」過去有不少上市公司遇上負面消息,股價出現大插水後,均會自行申請停牌,而進行沽空的對沖基金都會透過場外買貨平倉。
從事對股價極為敏感的衍生產品銷售的瑞銀亞洲股票衍生產品銷售部董事總經理于正人指出,雖然較受歡迎的窩輪及牛熊證以大價股為主,單日出現大波幅的機會較微,料停板機制對衍生產品的影響不大,惟他認為股份價格應由市場自行決定,毋須有特別機制作制衡。
事實上,新加坡交易所去年中提出有意引入股份漲跌停板機制,港交所當時曾表明暫無計劃跟隨。惟日前有外電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港交所已成立委員會就引入停板機制作出研究。
光大烏龍盤僅個別事件
據了解,港交所再萌起研究停板機制的念頭,與去年8月光大證券搞出A股史上最大烏龍盤有關。當日光證因交易系統存在程序設計錯誤,導致系統錯誤掃入總值72.7億元人民幣的股票,令滬綜指於兩分鐘內由跌0.2%變成勁升最多5.6%,港股亦受刺激由跌轉升。有外資投行交易部人士指,程式盤出錯的可能性不大,相信光大烏龍盤僅屬個別事件,認為港交所毋須過份緊張。